進出口回暖?9月數據減壓外貿后勢
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9月中國出口數據比去年同期增加15.3%(美元計價),創下2013年3月以來新高,比8月的9.4%大幅提高,也超過7月14.5%的漲幅。受此影響,前三季度,中國進出口總值增長3.3%。其中出口增長5.1%,進口增長1.3%。
對此,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鄭躍聲認為,今年前面3個季度我國外貿呈現逐季好轉的態勢。未來兩三個月內外貿出口的壓力將進一步減輕。
以人民幣計算的第一、第二、第三季度進出口總額增速,分別達到-3.8%、1.8%、7.2%。但是距離全年7.5%的目標仍存在差距。
交行發布研究報告認為,此后3個月出口有望保持2位數增長,這樣全年出口增速為6%-6.5%左右,接近7.5%的目標。所有出口形勢好轉,與美國經濟形勢轉好有關。
不過,鑒于內需仍顯疲弱,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處于低位,主要進口大宗商品港口庫存保持在高位,也將影響到進口增速。綜合判斷,進口增速持續反彈走高的可能性不大。
香港數據拉升速率
海關公布數字顯示,9月出口增速達到15.3%,實現2137億美元;進口1827億美元,增長7%;貿易順差310億美元,擴大1.1倍。上述出口數據創造了19個月來新高。
今年一季度出口數字極其低迷,2、3月份分別同比增速為-18.1%、-6.6%。4月僅僅增長0.9%。5、6月分別達到7%、7.2%。7月則達到14.5%。8月為9.4%。9月則創歷史新高,為15.3%。
這一數字超出了機構的預計。外界討論,高增長率是否存在資本流入的情況,一方面是人民幣匯率回升的吸引,另一方面這一兩個月來國內A股市場回升對資本形成一定的吸引力。“在這種情況下,9月出口增長可能有點水分,但不一定多。”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說。
交行分析師劉學智同意這個看法。他認為,9月出口達到2位數也是可以預計的,但是15%以上則太高了,實際增速可能沒這么高。“這可能是由于滬港通推出在即,吸引了海外資金流入國內,導致對港出口虛假貿易抬頭。”劉學智說。
主要原因是,9月的數字中,對香港有些異常。因為9月中國對美國、歐盟的增速分別為10.8%、14.9%,8月則分別為11.4%、12.5%。比較穩定。
唯獨對香港出口數據差異很大。中國內地對香港地區7、8月出口增速分比為13%、-2%,9月出口增速達到了34%,達到376.0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高95.4億美元,是自2013年5月以來最高對港出口增速,比今年8月提升了36個百分點。如果剔除對港出口數據,計算得出9月出口同比增速11.98%。
2013年3月中國內地對香港出口增速曾達到90%,后被認為存在虛浮交易資金。
完成全年外貿目標仍艱巨
但,即便是剔除香港異常因素,中國出口11%以上仍然較快。劉學智認為,這與西方國家需求旺季臨近帶動加工貿易的增長有關。
鄭躍聲指出, 美國的GDP二季度的年化增長速度達到4.6%,創造了10個季度的新高。同時印尼、菲律賓、越南等國而急速經濟均好于第一季度,帶動中國市場的需求明顯改善。9月份,我國出口增長了15.1%(人民幣計算),其中對歐盟、美國、東盟分別拉動出口增長2.2、1.9和1.5個百分點。
5月份以來,中國外貿出口的先導指數已經連續5個月保持在高位。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表明,未來兩三個月內外貿出口的壓力將進一步減輕。
不過,鄭躍聲也認為,從三個季度情況來看,要實現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7.5%的增長目標,任務確實十分艱巨。
海關總署對3000家企業月度跟蹤調查反映,每個月大約都有65%的企業反映生產的綜合成本在持續上升。
今年的上半年,中國紡織品、服裝等七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占歐美日發達經濟體的份額分別下滑了0.1、0.4和2.8個百分點。而同期越南的同類產品,在歐美日市場的份額則分別上升了0.2、0.7和1.1個百分點,
中國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增速仍然較慢。比如9月服裝、鞋類、玩具、箱包出口額分別增速為6.5%、14.9%、14.4%、-0.9%(美元計算)。出口增速比較高的有貴金屬、彩電、燈具、鋼材、焦炭,出口額增速分別為58.2%、30.5%、35.3%、27.3%、81.5%。船舶、汽車、機電出口額增速分比為-13.4%、2.2%、1.9%。
此外還應關注,中國過去出口占很大市場的外資企業,對制造業的投資也在放慢。
數據顯示,今年的前8個月,中國制造業實際利用外資下降約為15.7%,其中7、8月份分別大幅下滑了17.8%和29.1%,是連續15個月同比下滑。鄭躍聲指出,中國的出口有將近一半是外商投資企業創造的,我國制造業實際利用外資的下降對我們國家的出口將形成中期制約。
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如非洲經濟出現大的波動,這些風險都要提防。“我們企業在開辟出口,對相關商業性風險和政治性風險都要做一點預防安排。”梅新育說。
劉學智認為,9月3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積極的進口政策,進口貿易促進政策對貿易平衡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國家要求大力推動貿易便利化、繼續鼓勵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和國內短缺資源的進口,促進進口平臺建設。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