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機行業該如何練好內功地冬
這里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紡機行業:因地制宜 練好內功地冬。
近兩年來,在紡織機械行業,形勢低迷、訂單不足、轉型升級已經被喊了無數遍,各個企業也都卯足了勁求創新、謀發展,可不少企業還是很困惑:努力了半天,投入成本也沒看到什么成效,反而帶來了資金流不暢的困境,到底該怎么轉型才能保住活命?近來,在采訪過程中,經常有被采訪對象提出這些疑問。
世上只有倒閉的企業,而沒有倒閉的行業。企業家可以捫心自問:公司具備與國內外同行們競爭的能力與手段嗎?擁有自主核心技術的較高附加值的產品嗎?具備對市場快速反應和駕馭市場的能力嗎?有吸引、激勵各類人才的長遠機制嗎?有按照國際先進管理標準建立的生產經營模式嗎?如果上述打分是高分的話,說明企業可以在大風浪中從容應對,反之,要想存活,只能因時因地進行轉型。
“三新”破解迷局
企業轉型升級必須與創新高效同步,不是所有企業都去追求高端設備,應當量力而行。對于中小企業而言,產品大量庫存,投出去的錢都積壓在倉庫中,不能形成現金流。轉型升級目的是盡快扭轉虧損局面,提高企業在市場競爭力。這就需要用新思維、新模式、新途徑來破解。
還有一些企業聽說有產學研結合的范例便紛紛效仿,到處找有紡織院系的大學簽訂協議,以此證明自己的產品有研發概念。這些企業除了抄技術、抄思維、抄辦法之外,其他什么創新成果也沒有,正是這種盲目模仿的思維把自身推向了絕望的境地。
為了避開同質化惡性競爭的固有生產思維,上海一紡機械有限公司通過市場調研,開啟紡機設備從標配到“私人定制”的新模式。并且提出三個堅持:堅持”你無我有、你有我優”差異化發展戰略;堅持通過創新設計,真正把設備單機實際效能搞上去,滿足用戶需求;堅持與國際一流精梳設備比肩,開發新一代高速智能化精梳機。
東杰專件有限公司總經理臧晨東說,對于一個紡織機械專件企業而言,無論如何轉型,團隊都是最重要的決定因素,是公司是否具有競爭力的關鍵,是公司持續發展廣大的動力源泉,也是公司員工幸福生活的物質基礎。因為就專件產品而言,60%以上的產品運行靠人工,團隊作為一個系統運行,只有穩固才能保證質量均衡。目前正是接受轉型升級洗禮的好時機,公司可以借此機會尋求新思維,拓展新途徑,把品牌推向國際主要市場。
怎樣轉型才算有效
要想改變形勢低迷、訂單不足的現狀,就應首先解決怎么轉型、向何處轉的基本問題。轉型升級的目的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結構調整,具體體現在實施戰略制定、結構調整、經營結構優化、技術創新推動等方面。
當然,也有企業銷售部門經理反映,企業在產品結構調整上下工夫很重要,但也不能忽視銷售渠道、產品服務等其他配套環節的調整。
有業界專家建議,企業轉型需要注意以下做法:一是轉型升級并非意味著都向高新技術、尖端技術發展,而需立足自身的要素資源、人才資源、經營基礎等因素,科學地進行綜合分析,發揮比較優勢,有選擇的走轉型升級道路。轉型的定位可以有差別化、品牌化、專業化、資本化、科技化、精品化、智能化等多種選擇。二是通過轉型擴大對高附加增值環節的拓展和掌控。避開低端、薄利、代加工、代理經銷環節,尋求“重研發、強設計、樹品牌、建物流、拓市場”過程增值。三是企業是生產經營的主體,弄清如何轉、轉向那里、那些環節需要轉、如何轉收益最大,如何避開風險,如何把轉型和轉移區別開來。四是轉型升級企業應重視高端人才引進與培養,加大科技研發投入,采用新技術、新設備,打造原創核心技術,圍繞實現產品高端化、高檔化發展而服務的需求。
“企業家要有寬廣的胸懷,清醒的頭腦,不意氣用事,客觀地、真實地看待自身、對手、客戶、市場。若企業在銷售市場上丟單,就認為是客戶或者競爭對手的問題。在用戶廠開不好車,抱怨客戶的工藝、原料、技術等問題。倘若總經理不去調查研究,不愿意面對自身的不足,喜歡聽好話。好比毒藥一樣慢慢侵害著企業”,鄭州昊昌精梳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馬馳說,“真實地看待客觀存在,才不會‘想當然’,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動態地、實時地應對當前的事物,做好當下,時刻看到對手的長處而不斷學習,時刻發現客戶、市場的需求而不斷滿足,才會在轉型升級過程中立于不敗之地。”
成功沒有模式可循
轉型升級的成功標準應有很強的抗風險能力,達到生產運行效率與經營效益提升的雙重要求,做到粗放式經營向精細化集約化方向發展,滿足產品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轉變,達到職工收益逐年增長,有利于企業可持續長遠發展。
江蘇連云港鷹游紡機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遲玉斌說,在目前這種不溫不火的行業狀態下,企業絞盡腦汁求創新、尋轉型,在轉型中要清楚自身的狀況,厘清頭緒,找準企業自身優勢,在此基礎上尋求發展,不能盲從,不然賠了夫人又折兵。目前,公司正逐漸由“以產品為中心”轉向“以用戶為中心”,建立了功能完備的技術開發中心,跟蹤、收集、研究國內外紡織機械的技術發展趨勢并進行市場需求調研,確保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差別化的服務。
常州武進五洋紡織機械有限公司把不斷開發新產品視為企業發展的動力和生命線,公司之前一直沒有盲目開展產學研用工作,而是與東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就開發新產品相關內容進行了多次深入的交流和探討,終于在時機成熟的今年上半年,與東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在機械、紡織、智能技術等方面初步達成了合作意向。
中國紡織機械器材工業協會高級顧問吳永升總結與思考了我國的紡織機械產品后表示,之所以存在產品技術水平不高、質量不過硬、可靠性水平不高、高端產品被進口產品擠壓等系列問題,就是由行業發展的通病造成的,即在一些企業里,為了趕形勢、趕任務,失去了轉型升級的良機,造成的是發展中技術更新換代慢、資金回流不暢的的不良循環。所以,他提醒企業,因地制宜是企業尋求發展的關鍵出發點。如果是企業產品轉型,就可以通過優化產品結構開拓高端及特色市場,以高端化、特色化、高性價比產品拓展,提升附加值水平;如果是市場轉型,采取內外銷并舉,尋求新的發展空間;如果可持續發展轉型,可以通過品牌培育建設和加大研發投入,立足創新掌握核心技術,實現成本有效控制,提供高性價比產品搶占市場。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