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存異漸成現階段服裝產業常態
服裝產業“求同”更應“存異”
對于紡織服裝產業來說,2014年雖未能讓人如意,但卻有許多問題值得服裝企業深思。隨著中國服裝行業總體面臨著“轉型大考”,許多服裝企業試圖在新的市場環境下找到未來發展的新方向。這一過程中,電商的強勢發展令許多服裝企業不得不重新整合資源,除了分食實體市場也必須認真探索新的經營模式以應對電商兇猛的沖擊。在此格局下,許多企業出現了同質的狀態,除了線下“同質”,線上亦然。
“大部分企業在進行電商改制時都會出現同質問題,但這只是一個過程。”可以說,既要“存異”但又避免不了“求同”是近幾年服裝產業的關鍵詞。而且,隨著國外潮牌、名牌等的引進力度,除了“存同”,服裝產業也在通過不斷提高促銷的力度來應對這一股沖擊。
電商的沖擊還反映在電商平臺狂購日的興起。如今,“雙11”已不再是京東一家的節慶,更成為了淘寶、天貓等電商平臺的狂歡節,隨著“短時間破億”、“日營業額達百億”的屢屢出現,不少傳統服裝企業也著手發展電商,更力求在移動客戶端上分得一杯羹。
“求同”更要“存異”,電商平臺的推薦讓許多企業嘗到了“甜頭”,不可否認的是,也有部分服裝企業“吃到了苦頭”。針對此,服裝產業要想突破瓶頸,除了做好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舉措外,還應加大對設計的引入力度,打造“第一手設計”。縱觀我市,如今許多服裝企業雖看似處在一個“云里霧里”的狀態,其實這是在總體形勢低迷情況下的常態,在這個狀態中,服裝企業必須對轉型過程做出探索與對策,經歷“求同”方能“存異”。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