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自貿協定:出口局面將扭虧為盈?
有報道稱,韓國政府預測,中韓FTA生效后,今后10年韓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有望在原有的基礎上增長0.96%,消費者受惠規模將達146億美元。這是否等同于中國商品免稅后在韓國市場的增長規模?紡織品服裝又能占有多大份額呢?
業內人士表示:“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韓國一定會有增長,但能否有巨幅增長?我認為不會,只能說自由貿易協定的實施會減緩中國出口下降的速度,或者促使出口數據小幅增長,但不會扭轉中國出口整體下降的局面。原因有二。一是韓國的市場容量有限。盡管韓國的消費潛力不錯,但畢竟該國人口也就約5000多萬。韓國的紗線、面料、服裝產業都十分發達,中國商品想在該國市場找到準確定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二是中國出口的紡織品服裝在韓國已經占有很高的市場份額,提升空間有限。約在2007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占據韓國紡織品服裝進口總額的80%左右。該數據近年應該有所回落,因為當時很多韓國服裝企業在中國設廠,他們在中國生產、返回韓國銷售的服裝也計算在內。”
業內專家還表示,與其期盼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大幅增長相比,不如設法實現中韓兩國紡織產業的合作與融合。“舉例來說,中國印染企業一直存在很多問題,而韓國印染相對較好,如果中國服裝企業可以在這方面與韓國企業合作,把印染環節搬至韓國,就能解決很多問題。”另外,他表示,無論是基于韓國的消費力,還是中國高企的生產成本考慮,中國服裝企業都應該也只能往韓國中高端市場進軍。
當下,代購行業在全球開花,事實上大多數中國消費者最早接觸代購都是從韓國代購服裝開始。韓國服飾的精美設計深得中國女性消費者的青睞,早在韓都衣舍尚未進駐中國的時候,動批、小型服裝零售店、買手店都開始銷售韓國服飾,然而較高的價格讓消費者望而卻步。人們還不能接受在小店購買一件服飾要花費和商場一樣的價格。隨著代購的衍生,中國消費者知道了一個位于韓國首爾的著名服裝采購地點——東大門。除品牌服飾外,韓國生產的服裝自此不再是神話,而是物美價廉的代名詞。
然而,代購也不是最好的選擇,除了服裝費用,消費者還要交一筆代購費,此外,消費者對買手的眼光十分依賴,還需要等待多日才能拿到商品。中國消費者一直渴望不用去韓國、不用找代購,就能隨時知曉韓國服飾的最新潮流。
業內專業人士表示,中韓自由貿易協定正式實施后中韓紡織品服裝雙邊貿易將從數量和質量上都有所增長,貿易方式也將更加多元化。中韓兩國在紡織品服裝貿易上都具有較強的比較優勢,最終貿易額有多大的變化還要依據中韓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對稅務減免的規定。“中韓自由貿易協定正式實施至少還需要3~5個月的時間,兩國政府都需要時間在內部對協定辦理相關手續。由于現在正式的文本還沒有出來,雙邊貿易會如何變化并不好說。但依據現在的數據判斷,未來,韓國的時裝,尤其是青少年服裝將獲得較快發展。但是,兩國應該不會對紡織品服裝實現100%的零關稅,如果這樣會使中國的服裝企業受到沖擊。”業內人士這樣分析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