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紡織的產業互補新變化
中韓自貿協定實施后,中國的商品,如紡織服裝、有色金屬、鋼鐵、機械設備等對韓國的出口成本將進一步降低,而韓國的機械設備、化工、液晶顯示等行業企業,也可以更好地分享中國的商機。從2005年起,中國就一直是韓國最大的紡織品與服裝出口市場。到2013年,中國已成為韓國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國。到了今年,這一狀況雖有所變化,但是巨大的中國市場發展潛力仍然吸引著韓國紡織企業。
據韓國業界人士表示,韓國企業將擺脫以紡織材料為主的出口模式,發展和擴大服裝出口的市場戰略,尤其要積極利用韓劇、K-pop等韓流要素開展服裝營銷,為進軍中國服裝市場打牢基礎。
雖然中韓兩國紡織品服裝貿易額占總貿易額的比重很小,韓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一直存在,但是兩國紡織品服裝貿易具有互補性。從數據上看,2013年韓國對中國的紡織品與服裝出口額為27.3億美元,自中國的紡織品與服裝進口額為63.2億美元,出現35.9億美元的逆差。2002年韓國在與中國的紡織品與服裝貿易中首次出現4.1億美元的逆差后,逆差走勢持續12年。韓國在與中國的紡織品與服裝貿易中的逆差規模在2000年中期已超過20億美元,2010年至2012年分別增至26.3億、35.4億、31.1億美元。
今年前5個月,韓國對華出口額為10.4億美元,進口額為24.7億美元,逆差規模達14.3億美元。產生逆差的原因,主要是韓國化纖及服裝出口額遠遠低于紗線、棉制品和羊毛制品進口額,這也是由于兩國的紡織工業結構不盡相同所造成的。另外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由于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快速上漲,韓國服裝企業紛紛將在中國的工廠遷至東南亞地區,由此韓國對中國的紡織品與服裝相關材料出口規模大幅減少,這也導致紡織品與服裝整體出口規模縮水。
相關鏈接:
今年服裝資本市場貫穿的一條主線是“向外投資,向內整合”,即投資并購。而在A股火爆的形勢下,A股服裝企業往往是向外投資的多,美其名曰“轉型”,因資本市場喜歡聽故事,投新技術、新行業、新概念更能迎合資本市場。而在宏觀經濟緩行新常態、服裝行業仍在調整復蘇之時,以資本進行業內的并購整合仍是服裝企業規模擴張的重要手段,這也是國外服裝品牌集團擴張的常規路徑。
這其中涉及到品牌價值問題,有長期品牌規劃、戰略下的并購整合能促進企業價值,從長遠角度看,更有可能創造出高市值的上市企業,而不僅僅是短期的、PR式的、追逐熱點的資本手段。
拉夏貝爾5月28日晚間公布,根據公司、杰克沃克、劉先生及上海誠懋訂立的投資協議,公司同意向杰克沃克注資7500萬元,其中注資1119萬元以增加杰克沃克的注冊資本及余下注資以增加杰克沃克的資本公積。注資完成后,公司將直接持有杰克沃克約69.12%股權。
杰克沃克是同處于上海的一家休閑男裝品牌。拉夏貝爾把其收至麾下,可稱得上是其多品牌策略的延續。拉夏貝爾表示,投資表明集團多品牌策略的延續,并與集團選擇性尋求策略聯盟及收購機會的策略相符,并“更好地捕捉到中國男裝市場的增長潛力”。拉夏貝爾作為以女裝為主的公司,其并購策略似延續了“互補”的主線。今年2月份,拉夏貝爾以總價2億元持股杭州黯涉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主要品牌為淘品牌“七格格”)54.05%的股份。對于擁有5600多家的線下店鋪、致力于推進O2O戰略的拉夏貝爾而言,線上渠道是其短板,通過并購來補全短板。
在大多數A股服裝企業熱火朝天轉型講故事、對外投資資本運作時,更多的業內整合動作則來自于港股企業。另一樁重要的并購事件來自于都市麗人,其3月份宣布以9200萬元人民幣并購高端內衣品牌歐迪芬。以平價路線起家的都市麗人籍此向高端路線擴張,而其同時計劃向華北等更低的市場擴張。向上發展,向下滲透,通過并購等手段,都市麗人正走在多品牌擴張的道路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