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年度棉商很受傷 收購資金預期偏緊
目前,內地較多棉花企業雖有意向進入新疆進行棉花經營,但了解到具體情況后往往望而卻步。據了解,目前新疆棉花加工廠包廠費用已較上年有明顯下降,往年動輒200萬—300萬的包廠費用已經降至50萬—70萬。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棉商對市場更加理性的態度。
整體來看,在2015/2016年度新棉上市期,收購資金預期偏緊,偏緊的資金現實制約棉價空間,期貨及現貨市場弱勢振蕩的可能性較大。
在2015/2016年度新棉上市初期,國內籽棉收購價在7元/斤附近,折皮棉加工成本在16200元/噸。其間棉價持續振蕩下跌,雖有政策穩定市場,但棉商普遍加工成本在14000元/噸以上。到2014/2015年度末鄭棉期價跌至12500元/噸附近,棉商購銷倒掛,普遍遭遇虧損。
據中國棉花信息網統計,截至7月底,國內棉花商業庫存為142萬噸,而上年同期該數據僅為55萬噸,商業庫存量增加近87萬噸。臨近年度末仍有較多的庫存未銷售,一方面,意味著新棉大量上市前市場不缺棉花;另一方面,部分企業可能無法按時歸還銀行貸款。部分企業雖然通過質押方式質押出資金還了農發行的貸款,但年度經營巨虧已經很難避免。
目前,新疆棉產量占國內棉花總產量的60%以上,疆內企業多數依賴農發行貸款進行籽棉收購,沒有內地企業這么豐富的融資渠道。新疆地區整體棉花加工能力過剩,每逢收購時,為搶購質量較好的棉花,不少企業不得不加價搶收,企業經營風險驟增。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