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織規劃研究會:紡織業區域結構調整也在穩步推進中
正值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進入實施推動階段,紡織業區域結構調整也在穩步推進中。11月18日,中國紡織規劃研究會第六屆五次理事會暨紡織規劃發展論壇在天津舉行,重點研討了京津冀紡織服裝產業協同發展等問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楊紀朝,紀委副書記、人事部副主任孫曉音,副秘書長、產業轉移工作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楊峻,中國紡織規劃研究會名譽會長沈蘭珍、於榮賡,會長李進才、中國紡織建設規劃院院長馮德虎等行業領導,各省市行辦、協會商會領導,大專院校、園區和企業領導,以及中國紡織規劃研究會理事出席會議。
會議認為,紡織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緊緊圍繞確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和建設紡織強國的總布局而制定,在推進區域結構調整和協調發展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是國家實施區域經濟發展的三大戰略,京津冀位于環渤海的中心位置,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和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的重要區域。
“十三五”期間,中國紡織工業面臨著新的形勢,主要表現在:一是全球紡織產業與貿易重塑新格局;二是國內外紡織消費市場蘊含著新動力;三是紡織與互聯網融合催生了新變革;四是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形成新局面;五是紡織生態文明建設邁向新高度。
楊紀朝進一步指出,面對新形勢,中國紡織工業將按照中央“四個全面”的戰略部署,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利用紡織工業自身良好的產業基礎,加快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步伐,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創造“互聯網+”新時代,成為具備高水平的科技實力和品牌實力,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生態文明持續發展,人才體系不斷完善的紡織強國。
京津冀紡織產業歷史悠久,三地各具特點。北京的時尚創意產業發展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天津作為老的紡織基地底蘊豐厚,科技創新和開發的潛力巨大;河北擁有各具特色的紡織產業集群,也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京津冀協同發展為紡織區域經濟發展開創了新的發展空間,提供了新動力。中國紡織規劃研究會一直把行業規劃研究、積極推進區域結構調整作為促進行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重要工作。
會議聽取了楊紀朝對紡織“十三五”發展方向的介紹。他說,“十二五”后期,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增速放緩,紡織工業需要重新理清思路,調整增長目標。目前紡織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已經完成第四稿,尤其在紡織業定位方面增加了新的內容,紡織工業不僅是國民經濟傳統支柱產業、重要的民生產業、創造國際化新優勢的產業,也是時尚和科技融合,衣著消費與產業用并舉的產業,在美化人民生活、帶動相關產業、拉動內需增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