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穩的態勢正在被改變 棉花市場仍難抬頭
目前國家糧食儲備量已達到歷史峰值,不僅政府財政壓力巨大,而且嚴重影響了整條糧食產業鏈的持續健康運轉。如何有效去庫存成為擺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其中玉米問題最為突出。在此背景下,棉花能否遏制面積減少的趨勢,迎來發展“第二春”?
這幾年中國為保護農民收益而繼續進行收儲,增加了當時的需求,一度對市場構成支撐,但國儲庫里的天量庫存在收儲政策取消之后成為最主要的供應壓力,2014 年國儲政策取消改為目標價之后市場快速下探。
現階段的棉花市場仍在弱勢之中,國儲余威一日不解,棉花市場仍難抬頭。一方面因棉花種植面積逐年縮減導致新年度供應逐年下滑,去庫存已經開啟,壓力明顯縮減,市場存在回升喘息之機,而另一方面,供應則因連續收儲后的天量國儲庫存較為充足,高度受到國儲威脅仍不宜過度樂觀,棉花市場需要一個底部平穩過度期,以時間來換取空間。
近期,鄭棉主力1605合約持續下行,均線系統也向下發散。下游紡織消費疲軟不振,預計后期鄭棉將延續跌勢。受制于不濟的經濟大環境、內需市場不景氣、外銷市場競爭激烈、進口紗和布擠占國內份額以及化纖替代等多方面因素,我國紡織行業面臨的形勢較為嚴峻,棉花消費量明顯萎縮。
縱觀歷史行情,我們可以發現,2008 年之前的棉花市場整體是平穩的,基本在 10000-15000 元/噸的區間內運行,棉花市場的驚艷表現是在
2008-2014 年間。2008-2010 年一度輝煌燦爛直上云霄、2011-2015 年急轉直下風雨飄搖。市場漲跌背后皆有根本原因。2008-2010
年間的那一輪大牛市是天時地利人和三者兼備共同促成的。
單就 2015 年的表現來看,新年度種植面積常態化縮減支撐市場,但終端需求仍顯低迷拖累、國儲棉威脅下,鄭棉 1500 元/噸寬度的通道里震蕩向下運行,高點 13640 元/噸,低點 11705 元/噸。2015 年棉花的成交、持倉雙雙下降,市場熱情不足,用軟綿綿來形容再恰當不過。種植面積縮減題材提振,出口支撐,而無拋儲壓力下的美棉表現要稍好于鄭棉,年初從成本價 58 美分位置回升,至高點 68 美分后回落,年底在 63 分一帶。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