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進口企業的“陣痛”尚待治療
對于短期棉價的走勢,棉花進口企業普遍認為下行的壓力較大,“陣痛”尚待治療,一方面由于國儲外棉成交的比價效應,買賣雙方的心理落價比較大,需要時間換取空間;另一方面近期20-30萬噸2012年度進口棉的集中投放,導致用棉企業原料庫存得到有效補充,并不急于采購。
加上受“買漲不買落”的心態驅使,進口棉的博奕短線難為勝負,考慮到國儲進口棉只有20多萬噸,而且優先投放高等級的澳棉、美棉,全力滿足棉紡廠紡高支紗、精梳紗的需要,短暫的供應“盛宴”過后,2016/17年度新棉上市前或仍有1-2個月消費缺口,在兵團棉花已售出95%的前提下,只能依靠港口外棉來“過渡”。
5月6-8日,5/6月船期SM1-5/32〞澳棉1%關稅下人民幣價格12600元/噸(凈重結算),無論較國儲澳棉、美棉還是新疆棉現貨優勢相對明顯。從統計來看,截止4月底,2016年89.4萬噸棉花進口配額只使用了30-35萬噸,仍有50-60萬噸配額隨時可以填補供應“空白”,隨2016年度澳棉、巴西棉等進場和高等級棉花日漸稀少,配額迎來“用武之地”。
相關鏈接:
本周儲備棉日均輪出量或維持在3萬噸左右水平,競拍的火爆場面也將逐漸降溫。一方面部分棉紡織企業、中間商原料庫存得到緩解,對下游消費和外圍市場、經濟環境的考慮增多,預計觀望情緒會升溫;另一方面,鄭棉、商品棉電子撮合盤面已率先回歸理性,輪出交易情況不可能同現貨、同電子盤割裂。
其一,從計算來看,儲備棉紡紗只有500-1000元/噸利潤空間,后市贏利風險增大。近日ICE期棉主力合約下跌超過3美分/磅,印度國內棉價也高位下滑,國際棉紗CNF、CIF報價下滑不可避免,儲備棉輪出后國內紡紗成本也下降,是否出現內外棉紗聯袂下行從而大幅壓縮預期利潤空間的情況尚難判斷。5月9日,鄭棉、商品棉電子撮合已先后跳水,對ICE期棉、參與儲備棉競拍的交易商影響不可低估,下游織布、服裝、外貿公司在訂單和價格上的無法跟進導致棉花難脫離基本面。
其二,美元走強,ICE期棉跌破62美分/磅整數位。3月美國非制造業指數、耐用品訂單表現強勁以及4月初申請失業金人數數據大好,給予了美元足夠的支撐,因此美聯儲6月份或7月份加息的論調再次喧囂。大宗商品反彈遇阻,承壓下行成大概率事件,而且從4月份中國進出口數據再次下滑、4月份以后CPI進入下行通道、PPI繼續收窄,3月份經濟數據的回暖或只是一個假象,大宗商品的反彈很可能踏空。
其三,紡織服裝逐漸進入淡季,需求存變數。據了解,5月中下旬服裝、面料、坯布、棉紗訂單將陸續進入收官狀態,OE紗、C21-C40S紗的產銷兩旺將漸行漸遠。由于下游坯布、服裝價格難以跟漲,印染費等持續上浮,很多織布廠和貿易公司面臨無利潤甚至虧損,棉花現貨上漲800-1000元/噸,棉紗只報漲200-300元/噸,坯布、面料原地踏步,成本上漲無法傳遞,胃不消化的問題突出。“五一”期間河南、山東、江浙等地一些小織布企業破天荒放假,到目前復工跡象不明顯。雖然從短期來看,儲備棉一定程度降低了紡企成本,但訂單不足、紗線品質和穩定性下降以及資金緊張都嚴重制約下游企業的腳步。
從市場反饋來看,隨著儲備棉輪出進一步推進,紡企和貿易商參與競價將日漸理性,市場預計5月下旬棉花現貨價格將隨期貨、儲備棉競拍底價的下滑而下調,資金炒作大潮過后,棉花企業、紡織企業、貿易商都將重歸理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