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行業開始進入“產品為王”時代
消費訴求從追求品牌向追求性價比轉變,高性價比的產品需求上升,同時設計師品牌作為產品獨特、設計感強、風格鮮明的種類開始嶄露頭角。這一時期,缺乏性價比的高倍率產品受到冷落,同時產品風格單一、品牌缺乏認知度、競爭力弱的小品牌市場份額則不斷縮水、逐步被市場淘汰。臨近2016年年底,新股發行節奏加快進行。
近期,監管層對IPO審核明顯提速,而從服裝板塊來看,業內人士認為,截止目前,共有9家企業排隊進行中,這9家企業募資規模預計達73.14億元人民幣。其中,已過會企業2家(太平鳥服飾、比音勒芬)、預披露更新1家(安正時尚集團)、已反饋1家(牧高笛戶外用品)和已受理6家(日播時尚、地素時尚、安奈兒、裂帛電子商務、匯美時尚集團和十月媽咪)。
從IPO新股所在行業來看,排隊企業主要有女裝(3家)、童裝(2家)和淘品牌(2家),這些子行業具有相對更加分散的特性,同時在消費升級背景下童裝、電商品牌這些細分化的子行業受益也更為明顯。目前A股相關標的較少(中高端女裝3家、兒童用品1家),這些新股的上市將豐富服裝企業的數量和品類。
據介紹,我國服裝行業作為傳統消費“衣食住行”四大門類之首,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我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服裝需求量和消費量規模巨大、且保持穩定持續增長,服裝市場發展空間仍然廣闊。過去幾年行業調整期部分渠道雖下滑明顯,但由于渠道的多元化導致總體需求并未出現下滑、并仍處增長態勢。
李婕認為,從服裝行業整體供需情況來看,在需求端方面,行業一直保持穩定增長;但從供給端看,近幾年發生了較大變化,部分規模較大的上市公司選擇跨界轉型以及部分中小企業被淘汰,將帶來行業競爭格局的重構,堅守主業以及依托主業進行業務延伸布局的龍頭企業將受益于市場參與者減少帶來的市場份額再提升。同時渠道的多元化帶來消費者需求的碎片化,考驗著服裝企業整體的經營管理能力。
在李婕看來。龍頭服裝企業在應對渠道多元化相應帶來的需求碎片化方面更具有優勢:1)在產品端具有更大的品牌影響力和更多的研發投入來擴大自己的差異化優勢;2)在渠道端對下游零售商具有更強的議價能力、渠道整合和運營能力,從而可以實現多種渠道的平衡發展。從天貓“雙十一”的銷售數據來看,以風格多樣、市場最為分散的女裝品類為例,銷售額排名中根植于電商的“淘品牌”已不敵傳統品牌中的佼佼者,展現了服裝龍頭企業品牌影響力與經營能力的優勢。其他細分行業更是如此,線下品牌一旦上線,很快在“雙十一”排名中位居前列。
而現階段,主動經營品牌、提高客戶忠誠度成為服裝企業發展的重要要素,整個行業的增長驅動力從外延擴張、提價開始轉變為內生的同店量增,這要求服裝企業從產品設計研發、訂貨配貨、店鋪運營管理、客戶服務等多個方向“修煉內功”,突出產品的差異化優勢和品牌形象與定位。
而知名服裝業內資深觀察人士,復星創富時尚團隊負責人曹益堂近日也指出,從產業生命周期看,在設計師品牌、戶外和童裝等細分領域仍有增長機會。中國設計師品牌服裝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從2011年的111億人民幣增長至2015年的282億元(占比2.2%),年度復合增長率達到26.2%,預計2020年達到916億元(占整個服飾行業的3.9%),超越服飾市場其他細分行業。曹益堂認為,未來十年是中國設計師品牌發展的黃金時機。
想要了解更多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報道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