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互聯網+ ”助力紡織服裝行業供給側改革
據世界服裝鞋帽網記者了解,紡織服裝行業是我國傳統支柱產業,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統計中心2016年9月5日發布的最新數據,截止2014年底我國紡織工業約有4萬家企業,2014年我國紡織工業的主營業務收入為67651.92億元。
近年來,受國際市場需求乏力、國內消費環境和經濟疲軟等因素影響,我國紡織行業的發展形勢十分嚴峻。整個行業都面臨著產能嚴重過剩、產品庫存高、資金周轉困難等壓力,可以說,整個行業已經處在了一個亟需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
究其原因,除了表層的市場需求下滑以外,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受服裝消費市場個性化趨勢和電商模式的沖擊,許多服裝企業已轉型走快時尚模式,行業的運營和采購模式已發生了劇烈變化。
“快時尚”品牌的一款新衣服從開發、設計,到打版、加工,再到店鋪上架,往往2-3周就必須完成。高頻次、少量多款、交期緊的面輔料現貨采購需求,就成了快時尚服裝企業采購的新常態。
而許多面輔料廠商的生產和銷售模式仍停留在前互聯網時代。生產方面,直接按照上年的銷售數據生產備貨;銷售方面,等待老客戶下單或參加展會獲取新客戶和訂單。這樣就導致了在快時尚采購需求下,面輔料供應商無法適應和滿足這種快速供應的需求。
一邊飽受庫存之痛急需打開銷路,一邊是快速采購面輔料的需求,紡織服裝行業供需雙方迫切需要一個直接對接的平臺,實現現貨面輔料資源的合理分配和共享。
淘衣材平臺,專注于現貨面輔料市場,通過電商平臺整合行業龐大的面輔料現貨資源,打造服裝行業的快速供應鏈。服裝企業可以直接了解到面輔料信息,無需像傳統采購模式那樣逐一詢問,就能直接按需下單,快速采購所需現貨面輔料。
淘衣材平臺實現了面輔料供需雙方的無縫對接,在滿足服裝企業快速采購需求的同時,通過電商模式推動面輔料供應商轉型升級,幫助面輔料供應商消化庫存、激活產能、獲得利潤,破解當前紡織服裝行業供需雙方困境。
淘衣材,巧借互聯網+,打通供需雙方,助力紡織服裝行業供給側改革,開啟面輔料交易新模式。
相關鏈接
八句話讀懂供給側改革
1 供給側出了問題
中國是制造業大國,但國人出國旅游卻狂買馬桶蓋、凈化器、奶粉……國內生產的粗鋼每斤價格與“白菜”相差無幾,產能過剩成了重大包袱,但精鋼特鋼卻需大量進口
2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使供給體系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
3 改革主戰場
供給側,包含了勞動力、土地、資本、技術等要素,供給側改革就是從這些戰場發力,讓資源從產能過剩產業流動到有高需求的新興產業去
4 反思“三駕馬車”
近年來投資回報率越來越低,各界都在反思已使用多年的“三駕馬車”思路。要解決中國經濟所存在的中長期問題,傳統的凱恩斯主義刺激藥方有局限性,根本之道在于推進結構改革
5 改革五大任務
“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這15個字構成當前供給側改革重點任務,其中包括處置僵尸企業,化解房地產庫存,防控金融風險,降低企業成本和補充供給短板等具體方面
6 培育新動能
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為了增強持續增長動力。當傳統動能由強變弱時,需要新動能異軍突起和傳統動能轉型,形成新的“雙引擎”,才能推動經濟持續增長
7 絕非新計劃經濟
中國要進行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絕不是要回到計劃經濟,其核心反而是放松管制,釋放活力,讓市場發揮更大作用,矯正以前過多依靠行政配置資源帶來的要素扭曲
8 與供給學派大不同
西方經濟學中的“供給學派”,興起的背景是上世紀70年代美英等國深陷高通脹、低增長的“滯脹”泥潭。反觀當下的中國,并沒有通貨膨脹,經濟增長有所放緩但遠非停滯。供給學派給出的“藥方”是私有化、減稅、緊縮貨幣等,中國的供給側改革是全面改革
更多精彩報道,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官方網站,公眾微信號:rakj282。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