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林3.1設計師林能平:先當裁縫,再做設計
菲利林3.1 (3.1 Phillip Lim) 是華裔美籍設計師林能平 (Phillip Lim) 于2005年創立的品牌,是眾多新興時尚品牌中的成功典范。
3.1 Phillip Lim (菲利林3.1) 2010春夏女裝
3.1 Phillip Lim (菲利林3.1) 2010春夏女裝
2011春夏女裝
菲利林3.1(3.1 Phillip Lim)2011早秋系列女裝
時尚界最紅的華裔設計師是誰?非3.1 Phillip Lim的林能平莫屬。他的品牌誕生僅有5年,就已經以最快的速度贏得了市場和口碑。自打2007年秋季系列得到《VOGUE》美國版主編安娜·溫圖的賞識之后,他的時尚之路一帆風順,這一年,他獲得了有“時尚界奧斯卡”之譽的美國時裝設計師協會大獎(CFDA),明星的青睞、客戶的訂單紛至沓來。今年10月,林能平帶著2011春夏系列來到了北京。
時間是最大的奢侈
接受FAMOUS采訪那天,北京的天空一碧如洗,林能平坐在銀泰中心66層的無敵景觀中感嘆道:“今天的天氣實在太美了,這簡直是個獎賞。我好像坐在天空里。”他喜歡此刻天空的藍色,“盡管很多設計師說‘黑色是我最喜歡的顏色’,但我最喜歡的其實是海軍藍,優雅,適合每個人。”秀結束時,林能平總以黑色配藍色謝幕,這往往是一個設計師最重視的時刻。在他最新一季的設計中,大面積的大地色系中,淺藍色的款式顯得格外惹眼,他給這個輕快的顏色取名為“布爾喬亞藍”。
林能平沒有用華麗的詞藻來形容自己的靈感來源:“我可以哄你說,設計靈感來自旅行和度假,再綴上很多漂亮的形容詞。但對我而言,時間才是最大的奢侈。我需要有效利用時間。當我穿過門廊,靈感可能就隨之而來—靈感可能誕生在我走路之時,也可能產生在抬頭看天之際。比如說今天看到的這個藍色。不是特別明朗,帶著憂郁的調子—它可能就是下一季的靈感之源。”
林能平決定將品牌的五周年慶典放在中國,并在這里舉辦一場時裝秀。在崛起于西方的新一代華裔設計師中,這是第一次有人回到中國做秀。“不論是出于品牌認知,還是潛在購買力增長的考慮,中國市場對我們都非常重要。”
他將秀場選在北京內城古老的東便門角樓,T臺鋪設在老城墻的青磚之上,“我想這是我最難忘的一場秀。”林能平告訴FAMOUS記者,這不僅因為這是我在中國做的第一場秀,也因為我母親在場。最重要的秀將是這一場,它發生在2010年10月16日。”
“還鄉”的感覺讓林能平略為緊張。“我在紐約做了這么多次秀,我母親一場也沒去過。但這次不一樣,這次是中國,她感覺像回到了家鄉。我想這是請她來看我的秀最完美的時刻。這里面還有一些更深的東西:是她用服裝將我引到了今天的道路上,今天,我又用服裝將她帶回家鄉。”林能平相信這是某種緣分,不會說中文的他依然有著中國式浪漫的想法。
其實我是林“文龍”
“我出生在一個非常傳統的中國家庭,父母都是中國移民。”1973年,林能平出生在泰國,后來隨家人移民到美國加州。當裁縫的母親對他影響最大,“也許母親營造的氣氛影響了我,我從小就喜歡圍著衣服打轉。”林能平說。從很小時他就喜歡對衣著提出各種要求:修改衣長、挑選款式,這就是設計才華的早期萌芽。
在采訪中,林能平笑著把自己手臂上的文身露出來。“在我背上還文著一條龍,沒有比這更中國的了”。實際上,“中國元素”在這個第二代移民的作品中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剪裁極為出色的小西服、高腰長褲和繭形外套才是林能平設計中最杰出的部分,重視剪裁明顯得益于家庭的氛圍。
和很多華裔孩子一樣,大學時,林能平順從家人的期許,選擇了金融專業,痛苦地忍受了三年之后,終于轉學家政學。在成立自己的品牌之前,他的時尚履歷不算突出,他曾在貝弗利山莊的精品店做過周末兼職,在設計師工作室做過實習生,還成立過一個名為Development的不知名的品牌。31歲那年,林能平在巴黎的一個面料會上遇到了同為華裔的搭檔周絢文。“我們就此成了朋友和伙伴,成立了公司,她負責運營,而我負責設計。我們那年都是31歲。”這個特別的數字被他們驕傲的寫在品牌名稱上,2005年秋,3.1 Phillip Lim發布了首個系列,自此一炮而紅。
“我想我從父親那里繼承了些瘋狂的東西。他是個職業撲克玩家,對他來說,這世界充滿了變化和機會,你要時刻留神,才能抓住變動中的機會。”林能平如是說,他向我們證實,時尚女魔頭安娜·溫圖確實在品牌創立早期給予他大力支持,“安娜·溫圖給讓我了解到了什么叫‘時機’。到得太早,或來得太遲,都將是令人遺憾的。”林能平告訴記者。
對話林能平
我喜歡抓住機遇
記者:與很多華裔設計師不同的是,中國元素在你的設計中是淡化的,這是為什么?
林能平:我想我們闡釋的中國性,是全球化的中國性,是現代的中國。這不是眼睛所能看到的,而是能感覺到的。比如說和諧、社群等一些觀念。以前有人問我:“你是不是設計中式服裝的?’我不設計中式服裝,但中國文化在影響我處理服裝的方式。我總在尋找平衡。中國的詩歌和藝術都在尋找和諧,對我來說,服裝里的和諧就是經典與瘋狂的統一。
如今的時代和環境都改變了,第一代華人設計師代表的是他們那個時代的流行文化,而我們代表的是這個時代的流行文化。我同時希望能從這些文化中吸取一些東西。上一代的設計師現在依然活躍。他們在前方鋪了路,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門,是我們很尊敬的前輩。但就我自身來說,我最關注的問題是如何體現當下的摩登。
記者:有人認為現在是中國時尚最好的發展時機,作為一名華人設計師,您怎么看?
林能平:我遇到了一些中國設計師,但不多。中國的服飾文化源遠流長,但就時尚而言,它的歷史很短。中國的時尚市場還很年輕,但成長得很快。這一點從設計師身上能看出來,他們表現出來的設計都非常國際化。我希望這些設計師能抓住時機,盡快成長起來。我感到傷心的一點是,現在許多年輕人不再學習做衣服了。他們希望成為設計師,卻不愿意學習縫紉和做衣服。在成為設計師之前,應該先學縫紉。當你會做衣服之后,你能設計任何一種潮流。
記者:你在大學時代曾進修過商業課程,這給你經營品牌帶來了什么?
林能平:這些經歷讓我注重實際。作為一個設計師,我不是一個實際的人,我喜歡瘋狂的東西,也喜歡抓住機遇。但作為一個獨立品牌公司的創始人,我需要懂得經商。商業意識讓我對機會更為敏感,同時也會夢想更多。當我回望過去的學習生涯,發現做學生時更重視“瘋狂”。“瘋狂”是令人著迷的力量,它的魔力在于能為你的夢想奠基,但也是轉瞬即逝的。很多人可以抓住這個瞬間,但很難控制住它—要抓住它,也要把控它,讓它發揮積極的一面。注重實際有利于學會平衡,之后也才能有更多的創造力,也會更獨特。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