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皮革之都引領經濟迅猛發展
全國最負盛名的皮革產業、全國最強的經編產業、全國規模最大的家紡裝飾布產業匯聚于此。
一座屹立于錢塘江潮頭的城市,“壯觀天下”。
一座建筑在良渚文化發源地之上的城市,悠遠歷史與現代活力交相輝映。
“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世界一絕的錢江潮是大自然給予浙江海寧的珍貴饋贈。
“三駕馬車”引領經濟
海寧是著名的“中國皮革之都”,但令人驚異的是地處杭嘉湖平原的海寧其實并沒有發達的畜牧業,這一堪稱奇跡的現象因此被經濟學界稱為“零資源經濟”現象。
海寧其他行業也開始異軍突起。其中,經編業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產品品種達到100多種,經編業整體規模、裝備水平、產品水平、開發能力均列全國第一,是目前全國最大的經編產業基地。此外,海寧還是全國規模最大的家紡裝飾布產銷基地,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35%以上,遠銷東南亞、中東、南非和歐美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此外,電子信息、醫藥化工、印刷包裝三大新興產業和機械五金、襪業兩大傳統產業近年也得到長足發展。
“弄潮兒”敢為天下先
海寧可謂人杰地靈、才俊輩出。明有史學家談遷,清有大學士陳元龍,近代則有科學先驅李善蘭、“國學大師”王國維、詩人徐志摩和穆旦,當代有著名作家金庸、科學家沈鴻、香港實業家查濟民等。海寧燈彩秦時已成雛形,始于唐盛于宋,至今已有1200余年歷史,蜚聲海內外。
不過,海寧最為世人知曉的是世界第一涌潮———錢江潮,因此錢江潮又被稱作海寧潮。那么,是什么力量推動海寧的經濟大潮一浪高過一浪?海寧市市長張金根的回答是:“搶潮頭魚。”“搶潮頭魚”就是趁著錢塘大潮的潮頭到來前的一剎那,搶捕大魚的情景。張金根娓娓道來:1992年,海寧在國內率先辦了觀潮節;1994年辦起了華東地區第一家皮革城;1995年,海寧人最先把皮革城搬進俄羅斯,在莫斯科蓋起“海寧樓”;2001年,海寧的牛皮沙發搬進了歐美市場……“海寧人自古就有‘弄潮兒向濤頭立’的創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鎖定目標不動搖的韌勁,又善于在商戰中搶抓機遇。”
顯然,在工業經濟領域屢有建樹的海寧很清楚,一個城市的個性在于它的文化個性和商業個性。如今,“敬業奉獻、猛進如潮”的海寧精神已成為潮鄉兒女的寶貴精神和文化財富。
長三角的“黃金要道”
盡管創造了一個個令人興奮的數字,但海寧的官員顯得相當冷靜。海寧市發展和改革局局長鄭進良說,海寧這幾年非常重視做好關系市民切身利益的實事,“縣強也要讓百姓得實惠”。
借助區位優勢,海寧提出要緊緊抓住國際資本大規模進入長三角的機遇,堅持“以臺為主、啟動日韓、歐美聯動”的方針,以開發區、工業園區為載體,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提高“引進來”的規模和水平。充分利用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在科技、人才、金融、信息等方面的優勢資源,主動接受經濟輻射和產業梯度轉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