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光從擺地攤飽經風霜到全球最大飾品標桿
飽經風霜,展翅翱翔于飾品海洋
翻開“新光·創世紀”12周年大型紀念畫冊,周曉光30年的創業歷程一目了然。已經事業有成的周曉光并不忌諱談起自己記憶中那些灰澀的歲月:蜿蜒崎嶇的山路,悠遠偏僻的小山村,斑駁的泥墻和青瓦,表情黯然的人們終日揮汗勞作,清瘦的父母看著膝下的6個女兒,眼中布滿了憂慮,南瓜紅薯湊成的晚飯,填不飽那些嗷嗷待哺的小嘴,一雙雙渴求營養的眼睛讓人心酸。
1978年,年僅16歲的周曉光帶著母親給她的幾十元錢走出諸暨的大山,背著從義烏廿三里小商品市場批發來的數十公斤繡花針和繡花樣等貨物,開始了長達7年的流動小販生涯。那時候,賺錢養家,讓家里人過上好日子是讓年輕的周曉光堅持下去的唯一理由。在那段艱苦的創業歲月里,她經常是白天擺地攤做生意,晚上坐車趕路,趁趕路獲得片刻休息。就這樣周曉光拿著一本中國地圖,沿著公路、鐵路往前走,7年之間,竟跑遍了大半個中國。
“一個人在外地拼搏,舍不得花錢買東西吃。中午擺攤餓了,就買幾個便宜的爛蘋果,把壞了的部分挖掉,當作午飯吃。而最苦的是卻是精神上的孤獨,那時候經常一個人晚上躲在被窩里偷偷地流淚。”周曉光回憶說,正是那段艱苦的歲月激發了她骨子里的勤勞、堅強和百折不撓。
7年闖世界的結果,周曉光賺了2萬元。這2萬元成了她創業史上的“第一桶金”。隨后,她和丈夫拿出15,000元積蓄,在義烏第一代小商品市場里買下了一個攤位經營飾品,從此以后周曉光和飾品結緣。隨著生意越做越大,一個叫“事業”的名詞在周曉光心里萌芽并越來越強大。上世紀90年代初期,香港的“店鋪式經營”給了她靈感。“有了店鋪,生意會越做越大,經營的商品也會越來越多。”周曉光敏銳地捕捉到了商機。事實上,周曉光在義烏首創的飾品店不僅為她贏得了財富,更重要的是,它將周曉光和“市場”緊緊地聯系在一起。
如果說1995年以前周曉光還是僅僅為了賺錢改善家人生活的“小老板”,那么此后的周曉光則真正開始自己事業,并逐步成為引領一個行業發展的企業家,以周曉光和她的丈夫虞云新的名字各取一字命名的“新光”飾品有限公司在義烏青口工業園區落戶了。在經歷了諸多的歷練后,周曉光終于破繭化蝶,插上了理想的翅膀就要翩躚于美麗飾品的海洋中了。
美麗“新光”,欲做流行飾品的標桿
出身草根階層的周曉光在多年商場打拼后有了自己對于企業經營管理的理念。從1995年開始辦廠到1998年,幾年時間,新光飾品廠以連續翻番的速度發展,并在全國建立了自己的產品銷售網絡,一舉成為國內飾品行業的龍頭企業。1998年,當周曉光拿著自己生產的首飾首次進軍香港珠寶展時,無數客商的目光被琳瑯滿目的新光飾品吸引過來,隨后訂單如雪片般地飛來。然而就是在這如雪片的訂單中,周曉光意識到企業已經到了必須轉型、非轉不可的時刻。
企業經營人才最重要!做大了企業后,周曉光開始感覺到自己的知識不夠用,于是她自掏腰包四處求學,并對公司的員工進行系統培訓。1998年,周曉光開始引進專業的管理咨詢團隊,對企業進行全面的管理變革。與此同時,她加快了家族式管理向現代企業制度的轉變:從臺灣聘請職業經理人擔當公司總經理,全面推行管理標準化。一系列的努力和改革在2007年開花結果:這一年,“新光”實現了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出口商品免驗企業“大滿貫”,并且成為了中國流行飾品行業標準的起草制訂單位。
近些年來,周曉光以戰略的眼光帶領著“新光”走上快速擴張的道路,以她為核心組建的“義烏資本聯盟”橫空出世,以杭州西湖絕版地塊競投、上海美麗華集團并購等多項成功案例,震動業界,跨出了現代化資本運營的堅實步伐;“新光”旗下的“萬廈”、“新光”兩家房地產公司,已經成為當地房地產行業的龍頭企業,并組建了專業的現代化物業管理公司,著力開拓空間巨大的物管服務業。
而對于主業流行飾品的發展,周曉光沒有半點松懈。她牽手楊瀾、席琳·迪翁進軍高檔流行飾品,其合作的品牌“天女至愛”在上海、北京、廣州等大城市頗受白領麗人的追捧。前不久,周曉光更是來到美國進行戰略投資考察,考察華爾街、拜訪巴菲特,準備收購幾家美國的飾品零售企業,借他們的銷售網絡,直接進軍美國市場,同時全面開辟國際市場。
“現在我們企業的生產規模和能力已經是全球最大的了,將企業打造成為全球流行飾品的領袖品牌我們已經有深厚的基礎,接下去要做的就是從管理、設計、品牌等方面下工夫了……”對于企業未來的發展之路,周曉光思路很清晰,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將“新光”培養成流行飾品領域的標桿企業、領導品牌、國際著名品牌。
人民代表,對人民一腔深切愛意
長袖善舞,在商界闖出一方天地的周曉光擁有無數的頭銜:中國經營大師、中國優秀女企業家、中國十大經濟女性年度人物、十大風云浙商等等,而最被周曉光自己看重的身份卻是全國人大代表。這個身份更是讓周曉光從企業走向全社會,成為全國知名的新聞人物。
2004年新春佳節,在義烏電視臺的新春祝賀廣告上,播出了一條只有10秒鐘的祝福廣告。廣告畫面跟其他“泛濫”的拜年廣告沒有區別,只是畫外音讓人們感到新奇:“鑒于全國人大會議即將舉行,全國人大代表周曉光竭誠向社會各界征集議案……”廣告一播出立刻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短短的一個多月時間里,信件如雪片般地飛來,設在義烏建設大樓907房間的“全國人大代表周曉光聯絡點”來訪者絡繹不絕,電話鈴此起彼伏,來訪、電話、信件來自全國各地,聯絡點幾乎每天都要接待好幾批登門造訪者,收到大批信函,至于電話,最多時一天要接到100多個。
“真的沒有想到會有這樣大的轟動。有的人從幾十里外趕來,有的向我哭著訴說。我當時真的感到非常激動,老百姓對我的信任,讓我感到自己作為人大代表必須肩負起為民說話的重任。”周曉光感嘆著告訴記者。
有著極強社會責任感的周曉光連續當選為第十屆、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擔任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5年間,周曉光共向全國人大提交議案125份、建議109份,其中111份議案、109份建議被正式采納。周曉光提交議案的數量之多、質量之高,在人大代表中也實屬罕見。在諸多的提案背后,是周曉光對人民深深的 愛意和責任心。
大愛無疆,靠近就能感受到溫暖
富了后的周曉光并沒有忘本,對于還不富裕的故鄉,她幾乎是有求必應。為了支持家鄉的教育,她出資在諸暨嶺北中學設立了獎學金和助學金,每年出資5萬元;嶺北中學建電腦室,她送去7臺電腦;嶺北中學搬遷她又資助10萬元。近年來,她在教育等公益事業上已捐資近百萬元。
而今年5月12日發生的舉世震驚的四川汶川大地震,更深深牽動著周曉光的心。當日晚上,在外出差的周曉光就致電公司黨委、工會,要求迅速與地震波及地區的分公司、門市部、經銷點聯絡,確認每一個人的安全。同時,向廠里140多名四川籍員工開放長途電話,以便他們跟家人聯絡,確認人身和財產安全,并抓緊安排對家中遭遇災情的員工進行特別補助,以及放假回家探視等事宜;第二天,公司組織全體黨員、員工為災區捐款。短短一個小時,就募集善款34萬元;5月16日,出差回來的周曉光剛剛走下飛機,馬上就拍板向地震災區捐贈500萬元,同時她個人還向“汶川地震孤兒專項救助基金”等慈善機構捐贈了60萬元。此外,“新光”旗下的“新光房產”等子公司也紛紛發起捐贈,到目前捐款額已超過130余萬元。至此,新光集團向災區捐贈的善款已達到700余萬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