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劉亞桐世界:壓力是企業家肩負的精神
紳士不讓夢想淋雨
人類因為夢想而改變,今天你所看見的成就非凡的品牌都是源自最初一個小小的夢想。劉亞桐的夢想又是什么呢?
故事要從一本港版的《瑪利嘉兒》雜志講起。在機緣巧合下,學生時期的劉亞桐從親戚的手中得到了一本來自香港的《瑪利嘉兒》。懵懂的他還不識時尚,便被雜志中唯美的畫面深深地吸引,自此他就像一個“貪婪”糖果的小孩渴望每一本《瑪利嘉兒》。他說:“那時的中國時尚產業很不發達,時尚雜志也很少。我所接觸的時尚讀物,類似《瑪利嘉兒》都是親朋好友自香港帶回來的禮物。終于在上大學的時候,校內的一間時尚閱覽室滿足了我當時的需求。但里面擁有時尚藝術書籍也是非常有限的。”就這樣,劉亞桐在大學四年的時間里讀完了如Dior、Channel……全部的時尚書籍,并認真的做了一本本時尚筆記。
很少有人知道劉亞桐學習的專業是人力資源管理與心理學,因為這兩者與時尚的距離有點太遠了。但似乎冥冥中的注定,劉亞桐與時尚有著不解之緣。他在追求美麗的事物的同時,夢想也在抖動翅膀中。“人生中注定被某些事情感召。有人被迫走上經商的路,有人一生鐘愛媒體工作,而我就是為時尚而生!在經歷了百轉千回之后,我還能有機會做時尚品牌,非常幸運。”其實,創建時尚品牌是劉亞桐多年的心愿與夢想。他說:“時尚就像魔法一樣,魅力無窮。它一直吸引著我,我也一直在積累建立品牌的所需條件。”可以將興趣與工作結合在一起的劉亞桐毋庸置疑是幸運的。不過劉亞桐與時尚真正的面對面還是從見到張朝陽、姜培琳參加搜狐登山隊成功登登上珠峰時算起。當時的他與很多時尚著名人士有過淺淺的接觸。但是他們的工作、成長故事令他著迷,也幫助他們快速的成為了朋友。
對于美的感知、對于品牌的構建的理解、對于商業之道,劉亞桐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認知。劉亞桐坦言說,豐富的工作經驗讓自己可以在繁重的工作之中游刃有余。歲月在他身上留下時間痕跡的同時,也讓他積累著、沉淀著、內斂著、淡然著,鉛華洗盡,讓他寧靜的面對一切浮華,筑造自己的夢想。“人生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我非常感謝過往的工作經歷,它就像一位孜孜不倦的老師,給予了我許許多多意義非常的東西。它在教給我優質高效的工作方法中,讓我明白做成一件事情需要持續的付出與努力。”{page_break}
回溯百年品牌的歷程,也許諸多的燦爛與暗淡早已煙消云散,創始人與商業奮斗的過往隨著社會的前進而消退,但令人興奮的是品牌的名字依然保留至今,就像傳承250年歷史的巴卡拉水晶仍舊屹立在今天。巴卡拉的延續是因為法國政府對于傳統手工匠一代又一代的保護。同樣是歷史古國的我們有著如蘇繡、蜀繡、粵繡、湘繡的四大名繡,云錦、蜀錦、宋錦、壯錦的四大名錦等傲人的手工文化遺產。當劉亞桐走進四川成都蜀錦博物館中,看見如此妙不可言的工藝仍在制作古老的藝術品時,遺憾的情緒蔓延在他的心頭,久久不散。“一成不變的輝煌是無法在時代巨輪的轉動與沖刷下走到未來。我們的創意設計產業太薄弱了。”也正因如此,劉亞桐以中國元素打造了他的同名高級成衣品牌E·LAU。他說:“我不敢講我是唯一一個可以拯救這個產業的人,但至少我愿意用自己的力量去努力,讓那些精湛、美妙的手工藝再次登上時尚的舞臺。”“我深愛中國文化,那么精湛的中國手工藝,千年以來打動著無數人們。時代變遷,時尚瞬息萬變,人們不禁在問,中國元素何時才能再次站在時尚的潮流?Parkview Green (僑福芳草地)我們來了,我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去了解并愛上璀璨的中國文化,讓中國時尚逐步走向輝煌……”劉亞桐說道。
隨著中國時尚意識的開蒙,越來越多的精英女性注重她們的服裝穿著。無論是對品質生活的要求,或對個性風格的渴求,亦或是彰顯身份、地位的需求,E·LAU從每一方面、每一角度貼合她們的需要。然而,E·LAU也像一位優雅、端莊、大氣的中國典范女性,現在駐足在Parkview Green (僑福芳草地)。它恰如其分地將中國文化與國際時尚融合在一起。“雖然E·LAU傳承中國手工藝,但它絕不僅是為傳承而生。E·LAU專門為35——55歲的中熟女性而打造。E·LAU的座上賓大多為財富女性、杰出女性。我不敢說我們的構想、產品可以滿足此階層中每一位卓絕女性,但一定會有我們的擁躉者,鐘愛E·LAU。”E·LAU設計與定位的獨特,注定它的不可替代性。在短短的試營業期,已經有許多人感受到E·LAU的深厚魅力。
品牌個性與市場趨勢有時是遙相而對的,他們彼此之間密切相連有沖突矛盾。但優雅的風格,美麗的設計,精湛的產品,非凡的品牌,市場怎能不與它遙相呼應呢?作為E·LAU的掌門人劉亞桐認為,“不論你專注哪一領域,只要認真做事,一定會有消費者回應你!盡管我們仍是在確立品牌風格,保持自我格調的新品牌,但E·LAU會將中國風貫穿始終。當然,E·LAU也會存有某些極端情況,像是為了藝術剔除商業,或是為了商業消除藝術。但這些都不是品牌與企業發展的主流方向。”睿智的商人會用智慧將品牌風格與市場趨勢有機地完美結合。{page_break}
風格像是虛無的靈魂,刻骨的精髓主導著品牌的航行的方向。身為Leader (領導者)的劉亞桐雖非科班設計出身,也不曾供職服裝公司,但是有著一雙如獵鷹般的雙眼,敏銳地撲捉時尚趨勢,以及客戶的需求。“35——55歲的成功女性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在立定設計方向時,浮現在我腦海中的創意是我多年所積累,我并不吃力的領導著E·LAU的前進。”確實,劉亞桐對于客戶群的生活需求了如指掌。“她們不難買到一件單品褲子或裙子,但她們太難尋找到一件時尚清雅的大衣。”如是,E·LAU集中設計能力,出品多款美輪美奐的羊絨大衣。如此深厚的設計力量、卓越的工藝,為何劉亞桐單單選中了生活裝,這樣奢華的班底制作禮服不是更加璀璨奪目?劉亞桐的許多朋友也問過他類似的問題,他說:“雖然禮服很是宣揚名氣,吸引眼球,但它是我最不想介入的范疇。我不敢說我永遠不會進入禮服領域,但目前E·LAU是不會考慮禮服制作。我不否認禮服加上明星、紅毯是非常有趣的合作。可是無論禮服多么閃耀,它的受眾群體太小,并與傳承中國元素,推廣傳統文化是逆向而行的。”
E·LAU在花團錦簇的時裝園林中獨辟蹊徑,以手工刺繡為主線的中國元素高級成衣支撐消費者對于時裝的渴望。“在隨著E·LAU產品的不斷亮相,我們也會推出其他系列。如輕巧少工藝的中國風格服飾。”同樣在產品上倔強的劉亞桐希望E·LAU在堅持設計與品質的提升后,在實現其他的商業目的。
創業并非唯一的選擇
曾有人評價他以互聯網的速度做傳統行業。但他自身并不為速度而驕傲,劉亞桐說:“速度是是企業生存競爭的重要因素。我更為自己感到欣慰的是,我在注重速度的同時不斷關注品質。”事實上,劉亞桐早在創建E·LAU品牌之前,就建立了自己的傳媒公司。真誠的他也樂于與他人分享創業經驗,“創業與打工有著本質的區別。后者,無論付出了多少你依然是公司的一份子。對于公司的責任,無論是營銷責任、重大決策責任,還是推動公司發展的決策責任都不會在你的身上。但是創業者便要對此做好心理準備。其實,對于那些躍躍欲試想做獨立設計師,打造自我品牌的設計師而言,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做了自己品牌才是最好的。如果你在一個企業中做到了設計總監或者首席設計師,你的才能可以在現有的平臺上得到了極好的發揮,一樣也是非常美妙的。”他習慣了將壓力轉成動力。“如果你永遠只能感受壓力,你自然會被壓力壓倒,無法前行。其實,壓力就是企業家肩負的一種精神!”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