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快時尚”的環保之困
隨著“棉紗,或者直接生成近一噸的無紡布。
“環保人士確實有他們的道理,但"快時尚"并非一無是處,關鍵要解決這些淘汰衣物的回收再利用”,愛追時髦的張小姐說。而在業內專家看來,要從技術研發、政策規范、法律保護、標準制定、市場引導等多方面入手,打通設計、消費、原材料等多個環節,逐步解決這一難題。
誰來搭建“回收鏈條”
就在不久前,數個廢舊衣物專用回收箱設在浦東南城小區門口的醒目位置,藍色鐵皮箱,大小如同自動售賣機,外側有一個外拉式投放口。“每天都有居民拿東西來,羽絨服、鞋子、背包……什么都有,回收箱人氣很旺。”據塘橋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因為衣物不少,回收箱每十天左右就要開箱一次。根據居委會的記錄,每次開箱都能收到60-80公斤的衣物被褥,有幾次還達到94公斤,約一半衣物有七八成新。
記者從回收企業了解到,在上海,日前居民的廢舊衣物有兩條出路:符合捐贈條件的衣物經消毒后送到慈善機構;破損的按類別進行纖維化處理,成為棉紗、無紡布、路基布和塑料產品的原料。事實上,廢舊衣物專用回收箱已經在滬上600多個社區悄然現身。而到2014年底,廢舊衣物回收將全面入駐本市有物業管理的12000個小區。
不過,不能否認的是,整體而言,目前二手衣物的市場空間依然有限。在百度上搜索二手服裝回收,會有很多條信息。但撥通電話號碼后,對方往往會很直接地告知,必須要“新”的尾貨庫存,并且要有500件以上的規模,同時直言不諱地說“要轉手賣到四五級市場。”
在發達國家,另一種舊衣回收模式或許更有潛力在日本,當消費者走進不少日本服裝店時,看到的不僅有琳瑯滿目的款式,還有專門回收的柜臺。原來,日本主要服裝生產企業都建立了舊服裝回收體系。
日本優衣庫企業就創建了一家回收鏈公司,開始大規模回收廢舊服裝產品。回收后,他們把好衣服通過打包,提交給聯合國難民署捐獻給發展中國家的難民或其機構;不能穿的衣服則用來生產絕熱材料、如手套或發電燃料。目前有多家日本公司也開始追隨優衣庫的步伐,利用廢舊服裝制作生物乙醇、替代汽油的燃料等。有意思的是,他們發現,自從優衣庫公司首次設立回收項目之后,顧客的回店率大大提高,為他們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效益,“顧客把舊衣服帶回店里,然后要買新衣服。這種回頭客帶來的經濟效益是無以倫比的。”
日本出現這樣的消費趨勢并非偶然,造成這種風潮的原因要歸功于席卷全世界的金融危機。自從2008年以來,進入日本服裝店的顧客越來越少。高昂的價格讓手頭越來越緊的顧客望而止步,許多年輕人寧愿穿別人的舊衣服也不買新款。這可急壞了服裝老板。因此,他們不得不想出這樣的生財之道。與之同時,這也促使老板們想到,買賣不僅與環境問題和社會責任息息相關,而且與消費密不可分。日本一家零售店老板說,再利用舊衣服能讓消費領域物盡其用。
不過,回收舊服裝也帶來許多問題。根據日本媒體報道,服裝和其他纖維產品的回收利用率要遠遠低于鋼鐵工業,背后的主要原因就是,大多數服裝企業沒有自己的商店,要確立回收項目需要追加投資,這會給中小紡織企業造成沉重的財政負擔。因此,要確立回收體系,暫時只有大公司才能做到。{page_break}
方興未艾環保衣料
除此之外,隨著回收事業的不斷深入,一些國外企業還推出用這些回收原料制作的環保服裝。例如,一家日本服裝品牌廠商推出了一款用再生聚酯纖維制成的女性求職制服。日本帝人公司開發出了世界上首項新型聚酯纖維完全回收技術,利用這項技術,回收來的舊西服就能生產出可循環利用的面料。而且,這種新型聚酯纖維與用石油制成的聚脂材料相比,其能耗和生產過程中的二氧化碳排量都能減少約80%。
事實上,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生態輪回可回收服裝就曾引起不小的關注。在德國館,工作人員的標準著裝是橘紅色的夾克衫和褲子,腰間系一條可掛水壺的腰帶。全套服裝貌不驚人,但其質地卻大有講究。他們所穿的T恤衫埋入土中16周,就能被完全降解。外套更加神奇,可以通過脫色等一系列技術,再次被制成化纖布料。他們的鞋子用天然橡膠和軟木制成,同樣可以回收。負責制作這種化纖布料的日本帝人纖維株式會社一位工作人員解釋,這種衣服循環使用十次、八次,穿著的感覺都不會有變化。
記者獲悉,這種可以無限次循環再生的生態輪回面料于2002年研制推出,主要技術是將回收的可樂瓶、舊衣服,甚至廢報紙等,經過粉碎、化學反應、聚合等步驟,制成再生的滌綸纖維面料產品。使用這種纖維制造的衣物,穿著感受與其他化纖制品并無二致;不同的是,這種纖維能夠通過技術手段完成脫色過程,其他纖維則做不到這一點。據日本帝人纖維株式會社介紹,這一過程可以將成衣制作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各降低80%。而在世博會日本產業館,服務人員所穿的衣服也采用的是這種可回收的新型面料。工作人員介紹世博結束后,這些制服將被運回日本,經循環回收再利用系統進行加工再生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