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洋品牌”泛濫 喬治白服飾出身成疑
這家擁有“洋名字”的外商投資企業,從2007年度開始享受所得稅“兩免三減半”的政策。但是,有媒體披露喬治白外資股東持股比例2009年后下降至18.06%后,不符合享受“兩免三減半”的稅收優惠政策,由此,公司涉嫌少繳納企業所得稅3000萬元。與此相比,本報更注重服裝企業的“假洋品牌”現象以及大規模勞動派遣背后的真相。
達芬奇造假案之后,又一批假意大利品牌浮出水面,挑動著消費者的神經。從2011年7月1日開始,意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總共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匯報了三批名單,每批10家,名單里面不乏有大家耳熟能詳的老人頭等品牌。在記者采訪中得知,意方又陸續發現了三四十個“偽意大利品牌”,準備近期再次向國家知識產權局遞交,這也使眾多“山寨意大利”品牌緊張起來。
喬治白在介紹中稱其是“一家中意合資的企業,誕生于服裝王國意大利,其在管理上嚴格按照意大利總部的服飾管理和制作工藝,秉承古羅馬皇室經典,展現歐洲時尚風情,與燦爛的意大利文化藝術一脈相承,是品位、地位與時尚的象征。”
但是,令人驚奇的是喬治白服飾昆明和內蒙古分公司在對外宣傳時都表示:“意大利喬治白服飾集團有限公司創建于1896年,是集設計、生產、營銷為一體的專業服飾集團。公司擁有意大利、法國、英國、日本等地數家生產基地。”然而記者在其招股書上發現:喬治白服飾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溫州喬治白是1995年5月由平陽縣襯衫廠和意大利喬治白服裝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的,而意大利喬治白服飾有限公司是喬治白服飾股份有限公司的大股東陳良仁先生于1992 年3 月24 日才設立的,也就是說意大利喬治白有限公司誕生于1992年,那么這個品牌最早也僅能追溯到1992年。何談歷史悠久?
某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王姓教授坦言:源于意大利,已經成為涉假企業宣傳語中使用率最高的?,F在很多中國本土服裝企業,從品牌命名到宣傳推廣,都喜歡把自己包裝成國外的品牌來運作經營,這是因為起個洋名可以身價暴漲。在香港或國外某個國家注冊一個公司,搖身一變就成了國際品牌。這是目前比較泛濫的一種方式,因為法國、意大利時裝產業最發達,而中國企業家在香港注冊企業又相對很容易,所以現在市面上打著香港、法國、意大利旗號的服裝公司最多,通常都是企業在那些地方注冊一個空殼公司,然后在國內的宣傳上就開始大膽的打出了國際品牌的旗號。然后其在中國的生產廠家就變成了所謂的國際品牌。
除此之外,喬治白服飾2011年突然大規模的進行員工派遣,這背后到底隱藏著何種真相呢?本網將繼續關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