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禍市”凸顯危機公關
“告訴家人和同事朋友暫時不要吃橘子,今年廣元的橘子在剝了皮后的白須上發現小蛆狀的病蟲。”
就這么一條手機短信,10月18日以來在消費者之間迅速傳播,以致釀成四川廣元的橘子大量滯銷,江西、湖北、河南、山東等省份出現了橘價急挫和銷售萎縮情況,這些地方的橘農、販銷戶受損慘重。
對這條短信內容,四川省農業廳后來澄清說,這種柑蛆即大實蠅幼蟲對人體無害,僅發生在廣元幾個鄉鎮,并得到有效處理。但消費者寧可相信短信內容,對政府部門權威發布的信息并不買賬,許多地方的柑橘市場連日來仍然一派蕭條。
問題恐怕就出在“后來澄清”上,這一事件提醒各地政府:一是信息化時代的公共危機管理,一定要做到快捷、透明;二是權威部門的公信力亟待提高。
在互聯網、手機廣泛普及的信息時代,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發布者,政府根本無法壟斷信息。而互聯網、手機信息不像電視、廣播和報紙等傳統媒介那樣,經過篩查、過濾后審慎傳播,它不分良莠真假,以分秒計的速度在公眾之間沒遮攔地傳遞著。這種全新的傳播媒介,相對于傳統媒介的“明傳播”,被有識之士稱為“潛傳播”。
其對政府和社會公眾來說,都是柄“雙刃劍”,運用得好,會起到安撫民心、穩定社會的作用,譬如防臺搶險時,政府通過手機短信、互聯網,提醒市民做好自我防范,有效保障安全,能起到正面、積極的作用。
反之,一旦有欺騙性的、虛假的或內容雖然真實但發布后釀成嚴重后果的信息發出,不僅使公眾受到蠱惑,而且令政府手忙腳亂,無所適從。2006年的“毒西瓜”、2007年的海南“毒香蕉”,現在是四川“蛆柑”,這些謠言或傳言都肇始于手機短信或互聯網。其傳播規律和所產生的社會問題,值得政府積極應對和傳播學界的深入研究。
政府應對不良信息引發的公共危機,一是要高度敏感,綜合研判,迅速行動,在萌芽狀態消除不良信息的負面影響。“蛆柑”短信不是謠言,而是確有其事,當地政府部門一開始沒有引起高度警覺,充分估計其危害性而及時澄清;另外,“蛆柑”事件發生在“毒奶粉”風波之后,更容易引起消費者杯弓蛇形般的警惕。
政府反應遲鈍表現在行動上,就是對24小時都在迅速傳播擴散的手機短信,依然采取新聞發布會等傳統的手段,借助傳統媒體來消除影響,這根本不夠快,無異于鈍刀割肉,作用有限。
如果在第一時間通過移動、聯通等群發正面信息,以正視聽,效果可能更好。二是政府權威部門的信息一定要公開透明,像橘子生蛆這類事件,用不著藏著掖著,更不必矢口否認。謠言、傳言消彌于無形,最好的辦法是公開真相。
“蛆柑”事件考驗政府部門公信力。從本質上來說,“蛆柑”事件是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危機。如今,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媒體都在正面報道“蛆柑”事件,試圖喚回消費者的信心,但柑橘市場還在下滑,這不能不引起深刻反思。
政府提升公信力非一朝一夕之功,首先需要平時一以貫之地踐行《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打造透明政府;同時在為民辦事的過程中不自食其言,以取信于民。
責任編輯:vivi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