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內我國將成世界第一貿易國
出口世界第一、進口世界第二的貿易大國。國務院研究室綜合司司長陳文玲日前表示,未來5年內,我國有可能成為世界第一貿易大國。在這一轉變過程中,如何使我國從“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則至關重要。
眾多專家學者在由商務部、北京工商大學等單位主辦的“首屆貿易強國論壇”上表示,在實現我國向貿易強國邁進的道路上,應使服務貿易發展與貨物貿易發展結合起來,同時應對國內外貿易進行一體化研究規劃,讓內外貿協調發展。
大而不強需改變
陳文玲認為,我國貨物貿易在世界上的占比已經達到20%,在產品價格和質量上仍有較強比較優勢。但應該看到,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中地位較低,在貿易規則的形成上難以發揮主導作用,國家沒有形成長期的貿易戰略,中國企業也不能在全球配置資源。這些都是我國與貿易強國的差距。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王曉紅博士直言,我國貿易存在“大而不強”的問題。王曉紅建議,應該推動加工貿易轉型,推動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同時,需要大力發展服務貿易,使服務貿易與對外投資和貨物貿易相結合。此外,需大力發展服務外包,培育服務外包的企業和品牌。
商務部市場調控專家、北京工商大學教授洪濤則建議,在未來的貿易發展中,中國應繼續實施科技興貿戰略,加強政策引導,促進產業升級,優化商品結構;同時要加強宏觀調控,規范出口秩序。
內貿外貿需協調
專家認為,內外貿協調發展應當是我國在“十二五”期間著重解決的課題之一。
中國商業聯合會副會長王耀認為,目前我國的服務貿易發展嚴重滯后,且存在巨大逆差。未來中國在金融、咨詢等服務領域的發展潛力巨大。服務業做強則可為服務貿易做強奠定基礎。
他同時表示,貨物貿易的快速發展讓許多中國的貿易伙伴擔心進口大量中國產品會影響到本國就業,“但如果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則會為當地創造就業。”他認為,這樣會使中國面臨的貿易壓力有所減小。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王曉東表示,目前中國內貿領域在批零關系、營銷通道等方面存在一些障礙,使得外貿企業很難進入內貿流通領域,一定程度造成內外貿的脫節。“應該讓那些外貿企業可以有機會‘轉回來’,進入內貿領域,從而實現內外貿的有效對接。”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