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如何用字體塑造媒體形象
一
我在《新“獨立”形象》結尾處作了“從政治陣營或地緣文化的刻板印象中撤離出來”這樣的簡評,客觀來講并不嚴謹,只能算作是“個人經驗”“個人感覺”。
字體跟地緣文化捆綁的傳統,相對容易推斷,特別在歐洲。首先它有些物理因素。早期的鉛字及配套的排字機器,是很難遷移的笨重設備;不同廠家制造的設備,相互間的適配性也很差。Monotype 公司制造的鑄排機,可能無法直接使用 Linotype 公司出品的 font(Linotype 自己也生產另一種鑄排機)。但字體的設計和制造成本又頗高。回到 Gutenberg 時代,活字及印刷則更是小眾的、封閉的私有技術。
不同字體的骨架及輪廓細節都有風格化的成分,這些風格源自書寫傳統;而書寫風格在歐洲不同的地域間會有明顯的差異。風格差異至今還有保留;今天歐美專業的字體設計師也依然可以區分出意大利、法國、英國、荷蘭、德國及瑞士、斯堪的納維亞地區等細微的風格差異。
——物理設備的不易遷移,加上書寫傳統的地域差異,就形成了活字印刷中的風格分化。地域性的出版物里,這種分化很明顯也很集中。
《字體故事:西文字體的美麗傳奇》這本書里,有四個章節的標題直接跟地域或民族有關:《和瑞士有什么關系?》《字體有德意志和猶太之分嗎?》《美利堅蘇格蘭》《利物浦的襯線》。另外《Gotham 進發!》這一章也指向地點,就是美國的紐約。
二
關于字體和政治,一直流傳著不少八卦片段。比如德國納粹黨推崇 Fraktur 等 blackletter 體(英語有時稱其 old english font,日本和中國則常譯成“哥特體”)而貶低 italic 體(意大利體,我們也常叫它“斜體”),又比如同時期德國有 Futura 這樣相對激進的幾何字體去作批判和反抗;而瑞士著名的 Helvetica、Univers 則一度象征中立和民主(尤其是 Helvetica,有一部叫《Helvetica》的紀錄片,講到了很多與之相關的政治及文化因素)。另外還有——英國政府之前使用英國著名設計師 Eric Gill 的作品 Gill Sans 作標準字體,奧巴馬政府使用美國出品的 Gotham字體來塑造 propaganda 形象(似乎在刻意表達要擺脫 Helvetica 的意愿)……等等。
三
回到新聞報紙,最強烈的一個刻板印象應該是 blackletter 在報頭中的應用。比如《字體故事》里提到的 The Daily Telegraph、Irish Examiner、Los Angeles Times、The New York Times、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它們曾經用 blackletter 的報頭,有些至今仍在沿用。——這體現了媒體在對待「tradition」時的自我態度。我眼中的歐洲及北美文化,對“tradition”的態度跟遠東地區所謂“傳統”是不完全相同的,比如在 Eliot 的敘述中也可以看出;同樣地,在現代的平面設計及文字設計中,也有反映。
另一方面就是對“新聞中立”的態度。比如 The Times 用的字體 Times (New Roman),實質上是一款追求中性的設計。再比如 The Independent 之前在紅色報頭里用的那款 Knockout 字體(無襯線、粗黑、窄瘦),也反映了一種中性、穩健、可靠的形象——從世俗意義上,它會讓我覺得,這是一種成熟的、壯年的男性氣質——我可能會第一時間聯想到 Helvetica 的 bold 體,它們有相近味道。類似地,The Guardian 早年在報頭「Guardian」這個詞上就直接套用了 Helvetica。
同時,報紙的特殊性在于它被消費得很快,甚至很倉促,這要求它的易讀性(readability)很高。所以字體設計上會傾向選“安全牌”,甚至傾向選「舊牌」。文字設計中有一種觀念是:易讀性跟「習慣」有很大的關聯,當你習慣了一種字體時(哪怕它在理論上的造型并不那么完美),你會覺得它比大多數新字體更順暢。
四
最先讓我注意到新聞報紙在字體上的取舍變化,還是 The Guardian 的最后一次、也是非常著名的一次全面改版。其中,它將報頭改成了全小寫。在當時,商業公司的 logotype 流行一股風潮,去做這樣一種“小寫化”的 redesign;而 The Guardian 這么做就顯得非常大膽了,它必須要在這股商業潮流中仔細地定位,避免讓自己的新品牌混入到單純的跟風行為中。這個案例我沒有深入去研究,但依然能粗略體會到 The Guardian 愿意將一種相對柔軟的審美趣味表達出來。這在 magazine 這類媒介上或許不罕見,但 newspaper 是少見的。
這次 The Independent 會更突出一些。他們聘用的設計指導 Matt Willey,更多的背景偏時尚或文藝雜志;而新字體 Indy 的設計團隊 A2-TYPE 也算是新生團隊,甚至可以說是「indie」團隊。——從主創人員的配置上,就可以感受到年輕活力、個性魅力。
字體在 The Independent 這次 redesign 里是一個基礎元素,它無法僅憑自身就展示出什么明確的形象或趣味;而 Matt Willey 對它的運用最終塑造了一個整體的氣氛,將更多柔軟的情緒加入進去。同時,像報頭全大寫,也會給人一種 anti-trend 的感覺。Andy Cowles 寫過另一篇文章《Why The Independent redesign does not go far enough》,里面表達了一個意思:這種新形象太軟,抓眼球的力道不夠,放在報刊架上沒競爭力。雖然 Cowles 是批駁,但反過來可以看出視覺設計品味的變化。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