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鞋:出口觸底反彈
溫州鞋一掃去年以來的低迷行情,今年2月份出口大幅回升,當月出口22.17億元,同比增長73.52%。業內人士認為,通過提高機械化水平,溫州鞋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勞動力成本增加等不利因素,在外貿市場的競爭力得到了提升。
溫州海關公布的外貿數據顯示,除了去年3月份以外,從去年1月份到今年1月份,溫州鞋類出口同比增幅一直是個位數乃至負數。
不過,這一情況在今年2月份有了明顯的變化:當月出口同比增長73.52%;與鞋生產相關的生牛馬皮進口,今年1-2月也同比增長了46.41%。業內人士認為,近年來溫州鞋企不斷增加技改投入,提高工藝水平,使得溫州鞋的品質得到較快提升,讓溫州鞋重新獲得國際競爭力。
巨一集團總經理潘建中透露,去年公司投入1800萬元用于技改,是往年的3倍,主要用于購買進口制鞋設備,該公司制鞋的機械化水平已達到30%左右。
奧康鞋業國際貿易部副總經理梅勇說,2012年上市以后,公司累計投入2000多萬元從意大利進口設備,今年2月出口同比增長50%左右。目前正在計劃進口意大利和德國的純機器人生產線,投產后機械化水平將達到50%-70%。
溫州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溫州市的機械設備進口同比增長134%,其中以制鞋設備為主。
相關鏈接:
46歲的農婦張慧菊看起來要比同齡人年輕。3月下旬的一個早上,她從扶溝縣大新鎮瓦屋村的家中出發,騎一輛電動車去20公里外的縣城“上班”。她不再是個單純的農民。除種地外,她在縣城一家鞋廠當車間小組長,每月收入2000多元。
張慧菊的制鞋技術是20年前學的。1995年,她在廣東一家鞋廠當“打工妹”,每月收入幾百塊錢,一年回家一次。那時她就想,要是哪一天能在自己家門口做鞋掙錢該有多好?
20年過去了,張慧菊盼來了這樣的機遇。
去年7月,扶溝籍廣東鞋商胡小五回鄉創業,投建“河南玖弘鞋業有限公司”。招聘啟事一貼出,張慧菊就率先報名。十里八村的鄉親們也紛紛前來報名。現在,張慧菊和幾百名老鄉都是“工人同事”。
12點的午飯間,干凈整潔的餐廳里聚滿了忙活一上午的老鄉。土豆肉片、芹菜豆芽、饅頭稀飯,飯菜豐富可口,讓張慧菊和同事們吃得津津有味。飯后,他們可以休息1小時。每天10個小時的工作量,對于這些經常操勞農活的人來說并不算累。平均每人每月2000元的收入,讓這些“兼職工人”感到很幸福。
他們的家,最近的離鞋廠不到1里路,最遠的20公里。一邊上班掙錢,一邊照顧家庭。農忙時節,公司還會放假讓他們忙農活,這是鞋廠的“福利待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