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理壓抑的4種表現!你注意了嗎?
1、亂扔東西愛打人
5歲的小明是個讓人“頭痛”的孩子:在幼兒園總是搶小朋友的玩具;做游戲只能贏不能輸,否則就會耍賴;想要什么就大哭大鬧,從不會好好說……
孩子的攻擊性在2—3歲左右開始體現,比如沒輕沒重地隨手把東西扔在地上,或莫名其妙地推別的孩子。這是因為,幼兒是不會約束自己的。對孩子的這些行為,有的家長覺得好玩而放任不管,反而會固化其攻擊行為。
提醒:父母不要急著教訓孩子,首先要了解導致攻擊行為的事件始末和孩子內心的想法,弄清楚后再思考從何入手來教育孩子。切忌不分青紅皂白就打孩子,只會強化攻擊行為。
對于只是偶然出現攻擊行為的孩子,只需給予適當的教育和引導,等孩子大一些,心理成長了,攻擊行為自然就會消失。對于常表現出攻擊性行為的孩子,父母可以安排一些簡單、需要耐心的游戲,以確保他有足夠的時間完成。
2、總是不愿意睡覺
有個孩子晚上不愿意睡覺,整天無精打采,還常常無故亂發脾氣。醫生檢查發現他并無軀體原因,經心理醫生詢問得知,孩子在學校目睹沒寫作業的同學被老師懲罰,這讓他總擔心作業做不完,會受到同樣的懲罰,所以睡不著覺。
目睹同學被老師責罰,或許被責罰的人心里沒當回事,可看到的孩子卻被嚇壞了。這其實與孩子天生的氣質類型不同有關。有的孩子天生憂郁、敏感,情緒易受影響,容易受到創傷性事件的影響。 還有的孩子對公平和溫暖的要求很高,一旦老師和家長冷落了他們,或對他們有所不公,就會內心受傷。因此,家長一定要讀懂孩子的心,關注孩子對這些問題的看法。
提醒:睡覺前和孩子聊聊天,給他們關愛和安全感,也給他們機會說出心里話。如果是因為看了什么嚇人的東西,可以通過一些小故事引導他們克服恐懼,同時要讓孩子看積極快樂的動畫片和圖書。如果在學校出了問題,家長應該與老師溝通,并與老師達成共識,善待孩子,多給他們一些鼓勵。
3、經常性地說個謊
說謊是孩子心理發展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在成長中,孩子發現自己的某些行為能引起父母的重視,有時會靠撒謊來吸引父母注意。成人常會使用善意的謊言來處理人際關系,可許多家長不注意回避孩子,會被他們模仿。因為某些愿望無法實現,類似吹牛、說大話這樣的謊言,在孩子成長經歷中也屢見不鮮。
提醒:父母要因勢利導,鼓勵孩子說實話,這對于孩子心理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父母還需要給予孩子足夠的支持,要告訴他們:“不要怕,跟爸爸媽媽說實話,把你的遭遇和困難都與我們分享,我們和你共同面對一切?!? 有了父母的支持,孩子才不會選擇用撒謊來逃避。
此外,父母千萬不要輕易地將謊言與孩子的品質聯系在一起,以為孩子不學好,這些想法會影響孩子對自己的評價,把自己定位成壞孩子。
4、上學就喊肚子疼
有些孩子一提上學就喊肚子疼、頭暈,甚至嘔吐、暈厥,可到了醫院又查不出原因。這就是孩子的軀體障礙。焦慮時,人常常會呈現出一些軀體性癥狀,如肚子疼、發燒、腹瀉、出虛汗等。 這并不是裝出來的,而是一種軀體障礙的表現。還有的孩子心理壓力很大,不但會壓抑他們的發展能力,扼殺創造性,還會降低自尊和自信,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導致身體上的障礙。
提醒:父母需要先帶孩子去醫院,排除器質性疾病。如果查不出問題,那說明很可能是孩子心理有問題了。父母需要詳細詢問,讓孩子覺得父母可以信賴,以便找出他們焦慮的原因,并想辦法解決。 父母如果發現孩子過度自責,就應該及時調整對他們的期望和要求,中止各種偏激的、有悖情理的“高標準、嚴要求”。
父母應該學會通過評價孩子努力的過程來肯定孩子,充分肯定他們所付出的艱辛和取得的進步。對處在發展過程中的孩子來說,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