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境外注冊商標6.6萬件全國居首
據國家工商總局發布的《2014年中國商標戰略年度發展報告》,浙江省去年新增境外注冊商標5948件,境外注冊總量達6.6萬件,在全國各省區市中位列第一。
2014年浙江省新申請注冊商標19.7萬件,獲準注冊商標13.4萬件,總量達96.5萬件,繼廣東省之后,位列全國第二。新增馳名商標42件,總量達498件,居全國第四位。統計顯示,自浙江啟動商標品牌國際化戰略以來,全省境外商標注冊量已從2006年的不到1萬件猛增至2014年的6.6萬件。
相關鏈接:
一季度進出口總額、進口、出口分別同比下降18.1%、33.4%、0.9%,面對這樣的數據,山東省日前緊急出臺穩定外貿增長加快培育競爭新優勢的十條意見,具體舉措包括將加快建設“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省”,擴大農產品出口優勢,實施“全球價值鏈躍升”工程等。
浙江近日也將出臺促外貿穩增長的政策措施,為完成全年外貿出口目標任務保駕護航。5月26日,浙江省商務廳廳長周日星在臺州市場專題調研中表示,當前盡管受匯率波動等不利因素影響,歐元區、盧布區、日元區出口出現下滑,但從全局看,浙江省外貿運行態勢總體呈現“高開低走向好”的走勢,目前出口尚處于低走階段。近期省委省政府將出臺一系列促進外貿穩增長的政策組合拳。
江蘇檢驗檢疫局近日發布16條支持全省外貿穩定增長的措施。此外,記者從廣東省商務廳了解到,目前廣東省政府也在抓緊對企業的調研,研究穩外貿的系列政策措施。
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四個月,廣東、江蘇、浙江、上海、山東、北京、福建等七省市進出口值合計占我進出口總值77.2%,比重較去年同期回落0.5個百分點。
今年前四個月,我國出口有三個月是負增長,其中4月出口同比降幅6.4%,為2009年以來同期最差表現。此外,被視作我國外貿晴雨表和風向標的廣交會也出現了到會人數和成交額的雙降。最新公布的5月制造業PMI顯示,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均位于臨界點以下,分別為48.9%、47.6%。業內分析指出,這些均顯示出全球市場需求恢復緩慢、我國外貿特別是出口短期內仍將面臨明顯的下行壓力,預計全年完成預定的增長目標有較大難度。
記者近期調研走訪了多家出口企業,多數出口企業和海外采購商將“人民幣匯率”列為當前出口壓力的最主要來源之一。去年以來,由于歐元對人民幣和美元大幅貶值,造成歐洲市場進口需求復蘇遠低于預期。此外,巴西、南非等市場需求也因人民幣強勁走勢而需求減少,特別是對我日用消費品類出口影響較大。
此外,部分國家和地區的政治動蕩也是造成當前出口壓力加大的原因之一。據企業反映,去年以來受敘利亞和也門戰爭影響,中東地區市場需求下降較為明顯。多家電子消費類企業表示,受到烏克蘭危機、俄羅斯和歐美經濟緊張局面影響,俄羅斯市場需求下滑非常明顯。
不過,盡管我國外貿短期內仍面臨較大的外部下行壓力,然而,《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發現,外貿產業集中度加速提升、海外產能轉移與國內產能更新并舉、部分領域出口動力轉向進口動力等新趨勢、新動向也基本顯現和確立,凸顯我國外貿依然在努力“駛出”下行通道。
機電產品是我國最大宗的出口商品種類。中國機電商會副會長王貴清表示,成本優勢仍是我國機電企業的傳統優勢,同時我國企業正在培育新優勢如技術領先優勢、生產規模化優勢、工藝品質優勢等,“比如去年以來很多機電出口企業大量用機器人代替人力作業,不僅提高了生產率,降低了成本,同時也提高了產品質量,很多企業的海外銷售渠道也在進一步拓展,這都對緩解下行壓力有明顯助力。”
商務部外貿司副司長支陸遜表示,當前支撐外貿高速發展的內外部環境已發生了深刻變化:一是外需,世界經濟增長從金融危機前長周期的繁榮轉為金融危機后的低速增長。二是產業轉移,由危機前的跨國公司主導的大規模的產業轉移,轉變到現在的發達國家產業回歸、再工業化。三是競爭優勢,過去靠勞動密集型、低成本的競爭優勢,現在環境、土地等資源的約束進一步加大。
“在內外部環境變化后,我們的傳統競爭優勢在弱化,但新的競爭優勢又沒有形成。外貿的發展,應該說進入了一個新的常態。”他指出。
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也表示,當前我國外貿增長已經步入中低速增長的新常態,既要看到挑戰艱巨,也要認識到“中國制造”當前仍然具備國際競爭能力、正處于新舊“比較優勢”替換階段,不盲目出臺“救市”政策,而是將扶持重心繼續放在優化制度環境、調整產業結構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