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危機”讓石獅紡織企業更堅挺
近日,閩浙粵三地的紡織企業老總在石獅舉行了“紡織業應對歐元危機影響”形勢分析座談會,其結論令與會者意外––“歐元危機”對我們紡織業而言是利大于弊!
今年1月到現在,歐元一路滑坡,“歐元危機”持續深化,歐元兌人民幣從年初的9.922到6月份時最低為8.156,貶值了將近18%,然而,深圳、浙江以及石獅的與會代表匯集的信息所反饋的結論是:歐盟在各地的采購量是有增無減,出口歐盟竟毫無萎縮的跡象,與人們年初普遍的預測截然相反。
歐洲人此時雖然承受著巨大的匯兌損失與中國商人交易,但在石獅、深圳、浙江采購紡織品時卻不減量。石獅企業出口情況也支持了國家于上周發布的外貿數據,今年前5月,歐盟繼續保持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中歐雙邊貿易總值為1774.9億美元,增長37.4%。昨晚,石獅一企業出柜,去年同期出一個43英尺的集裝箱到德國漢堡是1.2萬元人民幣,現在卻漲到了2.9萬元人民幣,因到歐盟的貨源多,海運價格持續上漲。
與會代表們把歐盟采購中國紡織品數量未減的原因認定為,在國際金融風暴期間,歐盟市場去庫存化完成得比較徹底。歐盟客商在石獅、深圳等地采購服裝、面料時,均未提出壓價要求,反而是石獅、深圳企業主動采取了讓利的行為。
“歐元危機”對中國出口歐盟仍未構成明顯的影響,但石獅等地企業注意到一些細節變化,“歐元危機”的半年時間,歐盟客戶下單的頻率加快,訂單小,但量是積少成多。由于財務上的困難,歐盟客商更加講究效率,屢屢提出空運要求,若延期交貨,由中方承擔空運費用,企業在做歐單時,絲毫不敢怠慢。
石獅、深圳等地企業十分樂意與歐盟客商做生意,主要是因為產品附加值較高,對方信用好,熟悉的合作伙伴一般不會轉單,中長期訂單穩定性高。在分析會上,各地代表對“歐元崩潰說”嗤之以鼻,他們在與歐盟客商業務交往時,從對方堅毅的目光中,看到了“歐元危機”是暫時的。在“歐元危機”中,雙方的友誼更加密切了雙邊的貿易伙伴關系,為石獅、深圳、浙江等紡織品重要出口地在歐盟化解了危機之后,拓展歐盟市場鋪平了道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