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人士引導消費者改變皮革消費意識 讓制革企業不再“疲憊”加工2
反觀中國皮革制品消費市場,誤區比比皆是,既浪費了大量寶貴的人力物力,花費了更高的成本,也使真皮制品的優越性能大打折扣。
在國內市場,消費者往往希望購買的皮革制品能實現均勻性。只要稍有真皮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動物皮的部位不同,組織結構也完全不同。但為了迎合消費者的喜好,不少制革廠可謂是費盡了功夫。現在更是發明了不少印花、壓花板,制出了仿牛皮紋、羊皮紋和各種珍稀動物皮紋的皮革,把皮坯做得很緊實,再涂上厚厚的涂層,然后再大力壓花,表面上看起來,各部位紋路均勻了,但這樣的真皮革,不知還能保留多少天然皮革的優良特性。
現在,市場更“進化”到貼膜、移膜階段,超纖類合成革。而我們在加工這類皮革時,不僅枉費了大量的精力,還浪費了大量的金錢,過度使用了化工產品,還會在后期對資源和環境造成較大地破壞。
這里僅以加工漆皮革舉一實例,有一位在廣州做皮革經銷的朋友,曾有廠家向他采購羊漆皮,他首先到皮坯市場上去買6元/平方英尺的羊皮皮坯(漆皮一般都是用低等級的皮來加工的),然后再去找一家漆皮廠加工,結果,僅一道漆皮的涂飾淋漆工序,廠家就收了他5.5元/平方英尺的加工費。據廠家核算,工廠實際上每平方英尺皮只收了不到1元的加工費,其中4.5元/平方英尺左右,都是使用的化工材料成本。
正是因為消費者對皮面無謂地苛求,于是,補傷膏、刷漿、重涂飾等工序一道接著一道,使我們的真皮制品喪失了大部分天然性能。更有甚者,有的制革廠費盡心機地去對付血筋、牙簽紋等,為了后面的工序好壓花紋,出效果,又不得不把皮革的身骨做得很緊實,無端地增加了加工成本,降低了得革率,而最終得到的卻是像合成革一樣性能的真皮制品。
這里面,還有一個很大的不同,比如,在下料時以及皮革制品的加工工藝中,中國制革廠總是把皮革包起來,或者是涂上厚厚的皮邊油。這無疑是畫蛇添足之舉,既浪費材料,又不科學,因為皮革纖維編織得很緊密,是天然的,絕不會像人工合成材料那樣,在使用過程中會出現毛邊等現象。如果讓真皮革截面呈自然狀態,不僅能突出真皮的特點,還能顯現皮膠原纖維的特有風情。在日本市場上,真皮制品基本上看不到有包邊的,更沒有涂邊油的,都是自然狀態。只有質地差的,或者是假冒真皮混淆視聽的產品,才會在皮邊上做手腳。
消費者在真皮制品消費方面的誤區,已經到了必須認真糾正的時候了。如果說普通消費者由于不懂專業難免會出現上述認識誤區的話,那么,行業人士就一定要擔負起責任,加強引導,不要再做那些自欺欺人的事了。
正確認識真皮制品,正確使用真皮制品,充分享受制革企業來說,也是一種解脫。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