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臺灣紡織業利大于弊
臺灣紡織業拓展會秘書長黃偉基今天在香港表示,海峽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對臺灣紡織業利大于弊,目前臺灣紡織業21個公會都支持簽署ECFA。
黃偉基在港出席臺北魅力時尚品牌發表會時表示,雖然臺灣內銷市場有相當比例的消費者愿意購買臺灣制造的服裝及服飾品,但多數消費者還是考慮價格,由于臺灣制造的服裝價格比大陸及東南亞貴,以致過去12年在臺灣從事內銷及外銷服裝企業經營都逐漸萎縮。
他又說,目前臺灣服裝生產企業并非考慮要禁止大陸紡織品進入臺灣的問題,而是應該考慮一旦兩岸簽署ECFA實施關稅后,臺灣服裝業應該如何邁出步伐走向海外市場。
黃偉基又指出,目前大陸有眾多消費者對臺灣設計及制造的服裝有興趣,大陸很多從事進口貿易及經銷代理的專業人士都向紡拓會表示,希望未來有機會代理臺灣品牌時裝在大陸銷售。
他認為,如果兩岸在今年5月簽定ECFA,明年1月1日開始逐漸實施零關稅,屆時臺灣中小型服裝廠不必在大陸設廠,可以在臺灣基隆及高雄等有航運的地方設廠,將臺灣制造的服裝透過大陸代理外銷到大陸市場,相信大陸沿海地區對臺灣制造服裝需求潛力較大。
黃偉基又指出,2007年臺灣從大陸進口的紡織品總值是8億美元,但臺灣出口到大陸的紡織品總值達35億美元,臺灣對大陸紡織品出口有27億美元的貿易順差。
他表示,一旦臺灣對大陸實施零關稅,假設臺灣2300萬人都買大陸紡織品,相信大陸紡織品出口到臺灣總值也只有15至16億美元;反而大陸實施零關稅后,臺灣紡織品上游企業包括化纖、面料等都享受零關稅待遇,估計臺灣出口到大陸的紡織品會有數倍增長。
黃偉基認為,兩岸簽署ECFA后,對臺灣紡織業是利大于弊;若兩岸不簽ECFA,而南韓優先與大陸實施免關稅,將會嚴重打擊臺灣紡織業生存空間,所以臺灣紡織業21個工會都支持兩岸簽署ECFA。
談到臺灣服裝業前景,黃偉基又說,臺灣時裝業要永續發展,必須改變以往代工模式,要自我設計有創意的品牌,每家工廠都要有自己特色產品,否則臺灣制造的服裝沒有競爭優勢,只能走下坡。
為協助臺灣服裝業在兩岸簽署ECFA后開拓大陸市場,紡拓會將透過組織臺商服裝業到大陸參展,以及邀請中國百貨商業協會到臺灣物色設計師及品牌服裝等方式,協助臺灣服裝打通大陸銷售管道。
紡拓會組織臺灣服裝業者今天起至21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參加時裝展,并安排臺灣知名設計師推介今年設計的亞洲新世代時尚品牌服裝,讓臺灣品牌時尚服裝走向國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