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棉到港數量增加 紡企關注遠月
2011年12月至明年1月到港外棉數量增加,以高等級美棉和印度棉為主,遠月美棉、印度棉報價持續走低。
綜合媒體11月30日消息,據一些外商反映,今年12月至明年1月到港的美棉、印度棉報價持續走低。
11月30日,某國際棉商1月船期2011/12年度印度棉J—34的報價僅90-91美分/磅,S—6的報價也僅92-93美分/磅,但由于2012年滑準稅配額的發放時間和數量存在非常大的不確定性,而內外價差持續拉大到2000元/噸以上導致2012年配額的轉讓價格也很難估測,因此部分用棉企業和貿易商關注點集中明年4/5月份及以后船期的棉花,對近月特別是明年1/2月船期的外棉興趣不大,因為按慣例89.4萬噸1%關稅棉花進口配額雖然在12月底前后下發,但一方面配額集中在大中型棉紡企業手中,短期使用配額進口的可能性不大,中小企業只能等滑準稅配額下發;另一方面,1%關稅配額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加工貿易配額,轉讓也沒有企業能接或敢接。
據悉,由于目前港口低價的2010/11年度印度棉和西非棉(主要是布基納法索、貝寧、馬里等國產棉花)受到中小用棉企業的關注,詢價和訂貨也有所上升,對進口配額的需求突然放大,部分企業貨物到港才開始求購滑準關稅配額。“物以稀為貴”,近日進口配額的炒作愈演愈烈,1%關稅進口配額的出讓報價甚至達到2000元/噸左右,滑準稅配額也在1000-1500元/噸。受國家收儲19800元/噸價格的支撐,業內預計短期國內外棉價的差距有望繼續擴大,國內高等級棉花只能大量進入國家儲備,而消費則主要靠進口低價外棉來補充。
據了解,由于全球棉價偏低,已對2012年棉花種植面積和意愿產生很大影響,因此印度、中亞的部分國家近期都有通過收儲來穩定棉價的打算,再加上歐債危機短期利好消息頻出,因此ICE期貨下跌的空間或已經有限,5月合約將在90美分關口上下做一番掙扎。目前,棉花全球性的消費滑坡已經形成,上漲的動力顯然不足,一旦2012年3、4月份進口配額政策確定,而屆時中國紡織企業出口訂單呈現短期恢復,那么中國企業對高等級外棉的需求將突然放大,中國政府將被迫通過拋儲來調節供需。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