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棉花:收儲心理支撐作用不會持久
“下游需求不振,上游原材料、人工、資金成本大幅上升,棉花現貨企業遭遇近10年來罕見困局。收儲定量、拋儲時機、進口配額搖擺不定,棉花期貨經歷新一輪持續暴跌行情。即使今年臨時收儲政策及時啟動,期棉也很難輕易擺脫震蕩下行趨勢。”
這是國家中儲棉信息中心高級營運總監梅詠在鄭商所舉辦的“棉花期貨面基地”座談會上對近期期棉走勢的整體判斷。她認為,外受不確定性自然災害影響,內受國家拋儲政策“擺布”,9月份期棉市場收儲僅對市場起到心理支撐作用,且不會太久。“近期棉花期貨市場零成交或少成交的局面可能延續到10月份”。
具體來說,梅詠解釋道,9月10日,2012年全國棉花臨時收儲正式實施,根據規定,收儲定位價為2.04萬元/噸,比全國棉花平均價高1765元/噸。收儲政策保護農民利益、穩定市場供給的調控初衷體現為,9月10日~18日期棉呈現震蕩下跌走勢,但跌幅趨緩,成交量并未出現明顯好轉,市場做空趨勢依然較旺;發改委可能會再一次通過收儲稍稍提振市場信息,但拋儲的影響也不容小覷。
與此同時,市場的嚴酷性還在于棉花整體產業鏈出現問題。梅詠表示,棉花價格新一輪的持續暴跌僅是表象,棉企整體產業鏈出現問題才是本質。根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數據顯示,今年我國棉花產量比去年減少68萬噸,消費量比去年增加15萬噸,進口量比去年減少258萬噸,期末庫存卻又增加160萬噸,即基層棉花供應存在產能過剩問題。此外,棉花替代品——化纖近年來產量穩步提高,擠占了棉花市場空間。
“因此,整體來看,棉花產業鏈出現很大問題,前景不容樂觀。整體產業鏈運營好轉將會比提振市場需求花費的時間更長。”梅詠說。
在現貨企業普遍希望的進口配額方面,梅詠認為,今年國家可能不會大量增加進口棉配額發放,進口配額最多會限制在加工貿易方面,而且配額量也將會比去年減少。預計現在至明年8月底,會有一批國家儲備棉進口,建議現貨企業對此謹慎操作。
中原期貨有限公司棉花研究員王偉認為,目前市場對國家棉花收儲總量不甚明朗,但拋儲交易卻將于本月29日結束,屆時將利好棉花市場。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