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冬被價格背后的貓膩
冬天來了,氣溫逐漸下降,有一床溫暖的被子方可安睡到天明。不過,市場上已難覓棉被蹤影,反而出現了各式各樣的新奇冬被,讓市民挑花了眼,且各種被子價格相差甚大。記者了解到,許多打著新噱頭的被子不過是“新瓶裝舊酒”,材質仍是各種化纖。
新瓶裝舊酒市民挑花眼
昨日,記者走訪了幾家大型超市及幾大家紡品牌店,發現已經看不到最傳統的厚重棉被,而除了羊毛被、蠶絲被等較為常見的品類,大豆纖維被、竹炭被、九孔被、羽絲絨被、天絲被、甚至海藻混合被等各種新奇品類的被子也占據了市場的半壁江山。
導濕透氣、柔軟舒適、親膚健康、環保天然……商家的廣告語讓人對這些新品類的被子充滿好感。“這些被子保暖性和透氣都不比羊毛被、蠶絲被差,大豆、竹子、海藻都是天然材料,對人體也健康。”有超市的推銷員說。
不過,記者仔細查看了這些被子的成分標簽,卻發現所謂的竹炭、羽絲絨、天絲、海藻等,幾乎都只是個“噱頭”,實際填充的材質依然是聚酯纖維等化纖。某款標價499元的某品牌“海藻混合被”,包裝上還印著綠色海藻圖案,很容易讓人認為填充材質應該與海藻有關,不過成分標簽上卻標注面料成分和填充成分均為比例不等的粘膠纖維和聚酯纖維,沒有任何純天然的成分。而許多低價羊毛被、蠶絲被的填充材質也并非100%羊毛或蠶絲,而是混有相當比例的聚酯纖維等化纖。
>>解密
新材質各異,本質仍是化纖
“大豆纖維被不可能是100%大豆纖維,60%就很高了。九孔被也都是化纖。”一位某家紡品牌店的銷售人員透露。有紡織行業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大多數所謂的新材質其實都是化纖,即使是由大豆蛋白轉化的大豆纖維,屬再生素纖維,但實質上依舊算是化學纖維。
同是蠶絲被價差五十倍
即使都是蠶絲被,價格也可從200多元到上萬元不等,有約五十倍的差距。“這是柞蠶絲,桑蠶絲很貴的。”超市的推銷員這么解釋一款含量100%蠶絲、價格一千多元的蠶絲被的成分。而200多元的蠶絲被其實蠶絲含量很低,更多的是其他材質。
記者在家紡品牌店了解到,100%蠶絲的蠶絲被,即使是柞蠶絲,打折后的價格也要三千多元,如果是桑蠶絲,價格更基本在五千元以上,貴的甚至可達萬元以上。雖然貴,但蠶絲被賣得也不錯,“最大的一單賣了十幾萬元。”一位某家紡品牌的銷售人員說。
>>解密
蠶絲長短等級,決定價格高低
“柞蠶絲的雜質多,顏色也不好,不能直接用,還要經過化學處理,桑蠶絲可以直接用。”一位家紡行業的人士說,除了蠶絲種類不同外,蠶絲的長短等級也決定了蠶絲被價格高低。
支招
棉被性價比最高
紡織行業的業內人士表示,化纖材質的被子有自身的優點,如易拆洗,不易產生褶皺等。動物纖維的確更優,如羊毛被保暖強、羽絨被輕柔貼身、蠶絲被能祛濕,但價格較高。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選擇由棉等植物天然纖維制成的被子性價比最高。當然,最終選什么材質的被子還是要看消費者的需求。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