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棉紗究竟帶來多大的沖擊力
近兩年,進口棉紗線的迅猛增長成為業內廣泛關注的一個現象。據海關統計,2013年12月前全國棉紗線進口總量達192.7萬噸,遠超過棉紗線出口總量,同比增長41.6%;進口金額62.7億美元,同比增長41.5%。
除了巴基斯坦、印度這兩大我棉紗線進口主要來源國外,美國這個非紡織強國也引入注目。盡管所占比重不大,但我國從美國進口棉紗線增長十分迅速,增幅達129.9%,進口數量為4.9萬噸。
金融危機之后,為了解決產業“空心化”和失業率攀升的問題,美國逐漸加速“再工業化”,“制造業回歸”成為美國政府“再工業計劃”的一部分,傳統紡織行業也受到到了這股風潮的影響。與此同時,近兩年我國紡紗企業因國內外高棉價差,競爭力被大大削弱。一方面,美國棉紗生產企業利用這一有利時機,加大了在中國的市場推廣力度。另一方面,由于成本壓力希望“走出去”的紡織企業也開始把目光從傳統的東南亞地區轉向美國。2013年年底,浙江航民科爾集團有限公司投資2.18億美元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開設紡紗工廠。這也是中資紡織企業在美設立的第一家工廠。
美國的勞動力成本差不多是我國勞動力成本的5倍,為何美國棉紗還有優勢?美國棉紗進入中國市場對國內紡紗企業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優勢不僅僅在成本上
從現階段來看,美國棉紗最明顯的優勢體現在原料成本上。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棉花出口國,棉花資源豐富,其棉花價格與中國棉花價格相差懸殊。按照科爾集團的測算,科爾美國公司每年的勞動力成本將比國內多支付8000萬元,而用棉成本則可以節省約7.5億元。兩項費用合計下來,科爾每年約可節省6.5億元。
另外,在美國用電等能源成本也比較低。雖然美國的勞動力成本較高,但美國紡紗廠勞動生產率較高,使用的工人數量較少,人工成本在紡織品產品總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小。
隨著石油價格攀升,海洋運輸成本在不斷提高。由于海運運費是按照整柜計算,所以運棉紗或者布匹等價值高的商品到中國相比運棉花要劃算。美國棉花運到中國成本太高,而在美國紡成棉紗再運到中國則降低了運輸成本,而且此舉可以繞開中國進口棉花的配額限制,直接占領中國市場。
據有關進口商介紹,按照美國棉紗的實際生產成本,運到中國清關完畢的含稅價格,16支純棉紗價格在16500元/噸左右,21支在18500元/噸左右,比中國市場一噸便宜了2500~3000元(100%全棉氣流紡紗,不含三絲,包漂白價格)。當然美國供應商不是按照成本價格給中國采購商報價的,他們采取的是以中國棉花價格作參考,貼近中國市場價格的報價策略。這意味著美國紗廠有很大的利潤空間。
據介紹,除了成本優勢之外,美國棉紗還具有產品一致性好的特點。美國紡紗廠按照標準化要求生產,產品質量穩定,品質波動非常小。全球的客戶可以從美國的權威機構數據庫中了解美國紡紗廠使用棉花的情況,甚至有每個棉花包的條形碼數據。由于價格不是高端服裝公司考慮的主要因素,越來越多的大型品牌公司有意向采購美國棉紗。目前已有不少國內著名企業開始使用美國棉紗。據說還有一些國內的紡織廠直接采購美國的棉紗,然后貼上國內企業的牌子在國內銷售。
值得借鑒的營銷模式
美國棉紗有鮮明的特點:采用新型紡紗方式,基本為純棉氣流紡紗線、噴氣紡紗線、渦流紡紗線。在營銷方式上,也與國內紡紗企業不同。
廣州市愛紗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大中華地區總經理吳法新在一篇博文中描述了他參加一個推廣美國棉花和美國棉紗的會議的情形:美國廠商似乎并不希望很多的買家到場,而是根據報名情況,事先挑選合適的買家進場洽談。他們以接觸中國有采購意向的買家為主,在會議之前就對來賓做了嚴格的篩選。為了了解中國最終買家的采購意向,他們設計的問卷調查很詳細。他們并不急于成交,相反在面對面洽談的時候,反復詢問潛在買家的實際情況,包括訂單情況和開發能力的強弱以及對于后道染整技術的理解。
在這場“棉花棉紗企業貿易洽談會”上,幾家美國棉紡工廠的展位上沒有放置一個紗樣,也沒有關于產品指標、價格的說明,倒是現場展示了很多成衣和染色布的樣品,似乎不像一個棉紗推廣會。這和國內的某些棉紗洽談會上,展位上堆滿紗樣的情況不同。有個美國棉紡廠的展位上,除了銷售代表外,還有技術顧問。銷售員收集客戶的基本資料,例如客戶需求以及采購預算等商業數據,做好維護客戶、服務客戶的基礎工作,而技術顧問針對客戶的織布要求和采購預算提供合適的紗線建議甚至和下游的染廠一起探討印染工藝,以便及時調整紡紗工藝和成紗指標。
美國廠商極力營造的是“美國棉花”的文化。為更好地幫助中國企業了解美國的紡織紗線、面料、時裝的流行色及國際市場流行趨勢,美國棉花公司與廣東省紡織協會共同舉辦了“2015春夏流行趨勢發布會”,主要的對象是下游企業的服裝設計師。他們的目的就是要讓服裝消費者,服裝設計師,以及紡織行業的生產企業的老板們深刻認識COTTON USA品牌。吳法新認為,這種營銷模式值得國內企業借鑒。
中國企業如何接招?
雖然美國紡紗業的生產規模不大,我國從美國進口棉紗的數量與國內的產量相比也顯得微不足道,但是吳法新認為,美國棉紗試水中國市場的行動,卻給國內紡紗企業敲響了警鐘。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穆也在多次業內會議上提醒企業注意發達國家的“再工業化”對全球紡織生產格局的影響。印度、巴基斯坦低價純棉紗的涌入和美國棉紗的進入以及大型企業紛紛“走出去”都傳遞了一個非常明確的信號:中國紡織行業的一些優勢正在逐漸喪失。
一位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由于數量較小,美國進口棉紗對國內市場的實際沖擊不大。另外,美國棉紗雖然有很多的優點,但是由于他們是標準化生產,與一些企業小批量多品種的要求還存在距離。但是由于美國消費者越來越青睞“美國制造”的商品,隨著制造業回歸本土,如果未來美國品牌指定只用美國棉紗,那對中國紡紗業的影響將很大。
從目前的純棉紗市場來看,16支以下巴基斯坦產品有優勢,但在60支以上中高端領域,中國產品仍然有很大的優勢,而16支~60支的區間,則是印度和中國中小企業白熱化爭奪的地盤。因此進口棉紗對國內紡紗企業的影響有所不同。此前的調查顯示,35%的企業認為進口紗對自身影響很大,29%的企業表示有影響,24%的企業表示影響較小,還有12%的企業表示無影響。據了解,受進口紗影響的主要紗線品種為40支以下的低支純棉紗線。而對以混紡和化纖類紗線為主的紡織企業,生產高支棉紗為主的企業以及生產色紡紗為主的企業來說,進口紗影響并不大。
從發展趨勢來看,由于各種制造成本已達到一定高度,雖然在高支紗、高密織物等中高端產品領域,中國還是保持領先優勢,但在低端產品領域已沒有競爭力。國外棉紗的大舉進入顯得勢不可當,國內紡紗企業只能見招拆招,逐步淘汰掉部分落后產能,積極進行結構調整,加大研發科技投入,提高產品附加值。
進入2014年,國內棉花政策面臨調整,上海自貿區的設立也為紡織企業帶來了機遇。利用自貿區的一些政策企業可以提高經營效率,降低原料波動的風險,節省資金成本,規避匯率風險。國內紡紗企業如能抓住政策機遇,揚長避短,變被動為主動,就不用懼怕與國外企業的競爭,不論對手來自印度、巴基斯坦、越南還是美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