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零售企業紛紛關店有何共同點?

近日,美國零售商Papaya Clothing向法院提交了破產保護申請,這引起市場關注。關于破產原因,Papaya公司的解釋是,一是過度擴張帶來的承重負擔,二是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轉移到線上購物以致門店流量銳減。此外,Papaya官方表示,申請破產后會繼續在線上銷售產品,但并未透露在線銷售在總體業務中的比例。
記者注意到,截至2017年上半年,這已經是第12家宣布破產的美國零售企業。大洋彼岸是如此情形,大洋這邊的中國零售企業又是什么情況?
轉型陣痛進行時中美零售企業紛紛關店
針對美國零售商Papaya Clothing向法院遞交破產保護申請一事,6月26日,記者向該公司郵箱發送了采訪函,希望公司能就其申請破產的具體時間、具體原因以及申請破產保護后公司下一步的經營計劃作出回復,但截至發稿時,仍未收到對方回復。
據世界服裝鞋帽網了解,Papaya的資產范圍在100萬~1000萬美元之間,其中包含80家連鎖門店、7.5萬平方英尺的公司總部及在線訂單配送中心;Papaya Clothing的債務范圍在1000萬~5000萬美元之間,最大的債權人為服飾制造商Ambiance Apparel。
關于破產原因,Papaya公司解釋稱,一是過度擴張帶來的承重負擔,二是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轉移到線上購物以致門店流量銳減。此外,Papaya官方表示,申請破產后會繼續在線上銷售產品,但并未透露在線銷售在總體業務中的比例。
如前所述,截至2017年上半年,這已是第12家宣布破產的美國零售企業。在此之前,還有兒童服飾零售商Gymboree(金寶貝)、青少年服飾零售商Rue 21、鞋類折扣零售商Paylees ShoeSource、百貨商店運營商Gordmans Stores、戶外用品零售商Gander Mountain、家電、電子產品和家具零售商hhgregg、電子產品零售商RadioShack、青少年服裝零售商Wet Seal、女裝零售商The Limited等公司宣布破產。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國零售商的關店潮并非今年才“流行”。據外媒報道,2015年申請破產的美國零售商數量為16家,2016年為15家。
與此同時,中國零售企業的“日子”同樣也不好過。據此前媒體報道,有著“外資百貨第一店”之稱的百盛商業集團在過去5年間至少關閉了15家門店。據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涉足百貨業的57家上市公司,77%的公司營收下降,75%的公司凈利潤下降,67%的公司營收與凈利潤雙降。國內知名服裝企業美特斯邦威公布2017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公司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6.74億元,同比下降12.89%;凈利潤2895.3萬元,同比下降43.68%。
記者注意到,美國宣布破產的零售商大部分申請的是《美國法典》(United States Code)的“第11章破產保護”,債務人在申請破產保護后仍然擁有該品牌,并會在法院和債權人的監督下經營,也有機會在120天內有權提出融資和重組等方案,或是尋找有意接手其業務或資產的公司。而上述商店大部分面臨同樣的問題,即從實體商店到在線購物的轉移。
例如,Gymboree表示將繼續維持在線業務;Rue 21公司高級副總裁Ben Gross表示公司的在線業務運營將不會受到此次破產申請的影響;女裝零售商Bebe Stores則決定關閉所有實體門店,轉型為純電商品牌。
專家:中美新零售有兩大共同點
“我們把電商網站視為最大的一個門店,它會繼續保持兩位數的同比銷售增長。”Ben Gross之前如此告訴媒體。根據公開資料,2016年,rue 21的在線銷售額為5500萬美元,比2015年增長了40%。除此之外,近日沃爾瑪收購美國最大的網絡服裝品牌Bonobos的動態引起外界關注。作為美國的零售業巨頭,沃爾瑪收購Bonobos會將其放在另一收購的在線市場Jet.com上銷售,從中也可體現沃爾瑪為其線上“新零售”棋局再布一子。
中國的傳統零售企業也紛紛向新零售轉型,早前有蘇寧和國美的例子,去年,“百盛商城”移動APP也正式問世,與百盛網一同服務線上購物需求,此外還增添直播頻道,增進與消費者的互動溝通。
中美傳統零售都在向新零售轉型,兩者有何共同之處,零售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又將走向何方?6月26日,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曹磊指出,中美新零售的共同點在于,一是線上和線下都在同步跨界摸索;在美國,亞馬遜在往線下走,沃爾瑪也在往線上走,中國的蘇寧國美銀泰也是如此,很多年前就在往線上走,所以這是一個相互跨界,相互試水對方地盤,實現O2O線上線下融合的過程;第二點在于,均不僅限于業務合作,還開展了資本合作。從亞馬遜收購全食,再到中國的阿里收購百聯和銀泰,都可以體現這點。
關于零售業未來發展的趨勢,曹磊認為,一是科技和數據會扮演越來越多的能發揮其價值功能的作用;二是線上線下雙方跨界和擁抱速度會越來越快;三是會有更多的零售業各個業態,不管是商超、百貨、專賣店、便利店,甚至未來可能奢侈品都會更多地開拓全方位的融合模式;第四,從資本層面而言,零售商會有更多緊密的參股入股和控股收購。
更多精彩報道,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