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迎來好日子:到2025年行業利潤要翻倍
啤酒行業整體的好日子來了。在賺錢能力上,啤酒大有后來居上之勢。
“中國啤酒可能是世界上最不賺錢的啤酒。在全球啤酒行業里面,中國市場算是利潤非常低的。”近日,中國酒業協會秘書長兼啤酒分會理事長何勇在深圳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但他話鋒一轉,“我覺得大變局并不一定在于企業之間的變化,而在于整個產業帶來的厚積薄發。積累了這么多年,未來行業可能會迎來非常大的發展空間和春天。
何勇是在參加行業龍頭華潤啤酒(00291.HK)首次舉辦的雪花渠道伙伴大會時發表上述觀點的。會上,他對外首次披露了中國酒業“十四五”發展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啤酒的指標。
“啤酒行業產銷量變化不大,沒有過高的預期。但是到2025年利潤將增長100%,平均每年遞增將近15%,這是行業對啤酒行業的高預期未來。”他說。
疫情后盈利能力增強
“截至9月,規模以上啤酒企業產量同比下降了6.8%。前天,我拿到1-10月的啤酒產量數據還是下降,但在酒類里跌幅較小。疫情對啤酒的消費和生產影響至今,已經大大減少。”何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表明,1-10月,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的產量546萬千升,同比下降10%;啤酒產量不到3000萬千升,同比下降7%。
產量降幅并不劇烈,緣于啤酒行業早在今年4月就開始觸底反彈。經過5月沖高回落后,如今啤酒行業進入淡季,單月產量同比有所下滑,但今年累計下滑幅度不如白酒。
疫情防控常態化后,啤酒行業反彈力度最大的不是產量,而是盈利。經過抗疫一戰,啤酒行業在消費升級加速下,善于捕捉消費心理變化、提前布局結構調整的企業盈利水平均創新高。
先看利潤。根據何勇披露的啤酒行業單月數據合計表明,1-9月,規上啤酒企業的利潤累計為147億元,和上半年相比增加75%。具體而言,今年啤酒行業的單月利潤呈現驚人的增速。3月,行業利潤曾同比下滑90%以上,但從4月開始,行業進入雙數高位增長的利潤空間。到9月,啤酒行業的利潤同比增速高達50%!
對應到上市公司,光第三季度,凈利潤和上半年相比接近翻倍乃至更高的企業就有重慶啤酒(600132.SH)、珠江啤酒(002461.SZ)、燕京啤酒(000729.SZ)和惠泉啤酒(600573.SH)。
在持續的高增長中,上半年,華潤啤酒以20.79億元在凈利潤排行榜穩居老大,青島啤酒(600600.SH)以18.5億元成為亞軍。同比凈利潤增速的冠軍是惠泉啤酒,老二是珠江啤酒。
再來看利潤占銷售的比重和毛利率,這是衡量企業盈利能力的關鍵指標。
啤酒行業人士經常自嘲“酒比水賤”,過去賣一箱啤酒還不如賣一瓶礦泉水賺得多。農夫山泉(09633.HK)的毛利率堪稱“水中之王”,讓不少啤酒企業羨慕不已。但經歷疫情后,啤酒和農夫山泉盈利水平的差距正在縮小。
半年報顯示,農夫山泉的銷售凈利率為24.8%,啤酒行業的銷售利潤率上半年為11%,隨后8月創出新高為14%。
在啤酒上市公司里,上半年超過11%銷售凈利率的有重慶啤酒(14%)、珠江啤酒(12.25%)、華潤啤酒(11.9%)和青島啤酒(11.8%);1-9月,規上啤酒行業銷售利潤率進一步提至12%,重慶啤酒將銷售凈利率拉高至14.8%。
啤酒行業正在開始走結構提升的路子。
全行業毛利率最高的企業依然是百威亞太(01876.HK)。盡管受疫情影響,上半年凈利潤同比下滑,但百威公司的毛利率還是高達51.5%,接近農夫山泉。第三季度,百威亞太財報顯示,超高端產品組合出現了雙位數增長。
啤酒行業毛利率排第二的是珠江啤酒,上半年其啤酒業務毛利率為47%,租賃餐飲服務的毛利率高達65.7%。重慶啤酒去年公布的毛利率為41%,但8元以上的高檔產品毛利率已高達57%左右。上半年,華潤啤酒次高檔及以上啤酒銷量較去年同期增長2.9%,毛利率為40%。
“這是公司高檔酒營收占比最高的一年。”多位啤酒企業有關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但并不是所有的啤酒上市公司都抓住了結構提升的機會。ST西發(000752.SZ)和蘭州黃河(000929.SZ)上半年的毛利率均同比下降,分別為21%和38.6%,處于啤酒上市公司毛利率低位。
高端化發展邏輯
“預計2025年,我國啤酒行業實現產量 3900萬千升,比‘十三五’末增長 11.4%,年均遞增 2.2%;啤酒行業銷售收入達2100億元,比‘十三五’末增長40%,年均遞增7%。”何勇首次公布了中國酒業“十四五”發展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的預測指標,啤酒行業將實現利潤 300億元,比“十三五”末增長 100%,年均遞增 14.9%。
在啤酒行業產量規模、銷售收入和利潤指標里,產量在未來增幅最小,利潤卻要翻倍。
國家統計局對規模以上企業產量統計顯示,2018年全國共完成啤酒產量3812萬千升,同比微增0.5%,實現了2014年以來的首次正增長。去年,啤酒企業總產量3765萬千升,同比增長僅1.09%。今年受疫情影響,啤酒產量雖然在酒類里反彈最早,但全年大概率是呈同比下降趨勢。
“1998年,我國啤酒產量超過德國,躍居世界第二;2002年,我國啤酒產量超過美國,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啤酒消費國。到2013年,我國啤酒行業產量高達5062萬千升,這已經成為行業制高點,至今未突破。”何勇說,這也意味著量的增長有限。
2013年正是啤酒產業大打價格戰促銷增量的時候,其他酒種同樣在迅猛發展;2016年后,隨著啤酒產量持續同比負增長,啤酒行業的市場份額反而慢慢回升,拉動的力量不再是產量,而是結構提升,啤酒高端化的信號出現。
“一場疫情讓啤酒行業出現了被動式拐點消費,加速了產業發展進程。”何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消費者對健康和品質的重視,寧愿喝少一點,喝好一點,從而導致今年啤酒行業出現了個性化、高端化產品爆發性增長。
啤酒高端化的內涵是什么?何勇總結,一是品質和體驗。當一個產品的質量進入到品位階段,是高黏性的產品使用體驗,不僅通過包裝和價格差異讓消費者知道為什么要喝啤酒,更要讓通過體驗知道好啤酒好在哪里。
二是原料和風味。現在是風味極致化時代,風味從原料上來。三是周邊和唯一。何勇認為,啤酒高端化更注重精神享受,精神享受圍繞產品周邊的所有細節,到目前為止中國還沒有啤酒專用的器皿。茅臺酒為什么能夠捅破酒類產品的天花板?無論是歷史、地理、工藝、原料等方面都建立了唯一性。啤酒品類建立的唯一性越多,產品的價值越高。
“消費升級從2016年以來被廣泛提及,未來消費升級會升級到什么樣,我覺得可能會出乎所有人的想象。”何勇對啤酒“十四五”規劃(征求意見稿)的利潤翻倍計劃表示樂觀。
他認為啤酒的高端化邏輯是相對高端化和絕對高端化。對于酒類產品而言,特別是大眾化的啤酒消費,利潤之所以長期很低,是因為啤酒上一個階段是為了喝飽。到了2.0時代,可能將迎來大面積的人追求好喝、喝好、好玩,而不是少部分人的專利。當高端產品比例占到60%、70%成了大眾產品時,啤酒會誕生出更高端的產品。
所以,企業要看重相對高端的市場化機遇,以及給中國啤酒業帶來天翻地覆的變化和改造的能力。這種變化從消費端來看,表現為場景化、分眾化、碎片化和情感化。后疫情時代,中國啤酒業的市場趨勢為產品健康化、渠道數字化、消費社區化和品牌放大化。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