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互聯網大會聚焦“新智造”:產業數字化成為重要增長引擎
在當前全球新冠疫情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交織,國際格局經歷深刻演變的背景下,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方向幾何?
11月24日,在浙江烏鎮舉行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發展論壇(以下簡稱“互聯網大會”)進入最后一天的議程,五場分論壇圍繞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熱點議題,以“線上+線下”形式在烏鎮千年水鄉同步啟幕。
今年以來,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以互聯網經濟為代表的新動能逆勢成長,在經濟恢復重啟的過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在經濟恢復發展方面,數字經濟成為關鍵增長引擎。年初受疫情沖擊,上半年國內GDP下降1.6%,但數字經濟仍然增長14.5%。線上消費、在線教育等新業態不斷涌現,增強了疫情期間的經濟發展韌性。”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自學指出。
日前,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披露數據顯示,在全球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產業數字化已成為驅動發展的關鍵主導力量,2019年全球產業數字化占數字經濟比重達84.3%,占全球GDP比重的35.0%。
“工業互聯網的創新與突破”分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劉烈宏表示,工業互聯網作為第4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石,通過鏈接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賦能工業,帶動傳統產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已成為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
“工信部將進一步推動5G工業互聯網等新興基礎設施建設,為人工智能技術落地提供堅實的基礎,加快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劉烈宏指出。
資料圖。
數字賦能“新智造”
“目前全國5G加工業互聯網建設項目已超1100個,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增至76個,注冊量突破86億,并已初步形成多層級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國內重點平臺數量超70個,上云、上平臺的企業超過40萬家,工業互聯網已覆蓋30余個國民經濟重點行業,并向能源、交通、醫療等領域拓展。”劉烈宏指出。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發展報告(2020年)》顯示,2019年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總體規模達2.13萬億元,同比增長47.3%,占GDP的2.2%,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達9.9%。
在“工業互聯網的創新與突破”分論壇上,阿里研究院副院長安筱鵬指出,工業互聯網的崛起在于其解決了傳統制造業發展面臨的痛點問題,“問題的核心在于,目前我們的供給能力難以快速、實時、低成本、高效率地滿足消費者日益崛起的參與權、表達權和互動化需求,這是一個巨大的痛點。”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高級副總裁代晴華則表示,“從效益來看,工業互聯使我們得到了巨大收益。在連接之前,我們數控設備利用率只有25%-30%,目前提升到75%-80%,今年1-10月份,銷售額增長了30%,達到1100億,利潤同比增長50%,達到200億,真正給我們企業帶來了價值。”
11月23日,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發布《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0》指出,2019年8月工信部發布的工業互聯網十大雙跨平臺平均連接設備數量達到80萬套,平均工業APP數量超過3500個。平臺接入工業設備的空間廣闊,目前已連接的工業設備數量占比不到20%,但價值占比高達93%,加速了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
在疫情背景下,產業數字化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則更為明顯。11月23日,李自學在互聯網大會主論壇上表示,“今年2月3日我們就實現‘云復工’,近3萬名研發人員通過云研發平臺遠程協作,協同設計效率達到以往集中辦公的95%。此外,我們‘用5G技術制造5G設備’,建立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數字化生產、自動化測試,也大幅提高生產效率。”
“5G、大數據等數字技術的應用,讓中興通訊的研發、生產、營銷等關鍵活動幾乎不受疫情影響。某種程度上來說,新冠疫情的暴發反而‘倒逼’了各行業加快數字化轉型。”李自學指出。
今年3月,中央提出加快5G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在11月3日公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進一步明確指出要“系統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加快第五代移動通信、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等建設”,推動我國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再上新臺階。
針對工業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傳化智聯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姚巍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工業互聯網將走向學習型互聯網,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實現智能化學習,自適應地為某一個行業提供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從而實現企業降本增效,幫助各行各業的制造業企業重構產業鏈和供應鏈,將對千行百業產生重大影響。”
人工智能育新機
工業互聯網極大地加快了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進一步推動制造業智能改造升級。
“由于網絡的變化,交互過程中產生的數據越來越多,這些數據通過云這樣一個池被匯聚、沉淀、留存下來,我們跌入了數據的海洋。因此我們看到了一個數據驅動的網絡智能,也就是今天講的社會信息化進程。”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懷民在“人工智能:育新機、開新局”分論壇上表示。
清華大學講席教授兼智能產業研究院院長、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張亞勤則指出,“我們現在進入的是數字化3.0時代,這次數字化和過去兩次有很大不同。首先是數據的量級變高了,其次3.0時代的數據更多是給機器看的,而不是給人看的,是機器要進行更多的智能決策。”
“目前機器的深度學習已經取得很大的進展,雖然在自然語言處理,機器翻譯視頻內容化和知識理解領域還有一定距離,可在語音、人臉、物體分類等方面已經和人達到同樣水平,甚至超過人了。”張亞勤表示。
近年來,中國接連出臺《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等多部重要政策文件,并設立啟動了“科技創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項目”等多個重大項目工程,有力促進人工智能事業發展。
劉烈宏表示,在人工智能技術的產業落地方面,中國已走在世界前列,“今年上半年中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到770億元,人工智能企業超過260家,已成為全球獨角獸企業主要集中地之一。”
人工智能技術與實體經濟的融合也日漸深入,“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各企業積極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推出智能CD影像系統,智能服務機器人,智能測溫系統等產品,為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復學發揮了重要作用。”劉烈宏指出。
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京東智聯云總裁周伯文表示,產業數智化變革是當前時代最大的確定性和機遇,成為數智化轉型的領軍者企業后,企業營收增長率和銷售利潤率能夠分別比同行業其他企業高出5.5倍和2.4倍。
值得注意的是,周伯文同時指出,“全國只有約7%的企業在數智化轉型方面走在前列,各行業數智化能力和各大領軍者企業還有很大差距,領軍企業的數智化水平是66,全行業平均水平只有37,說明大家對數智化轉型的理解其實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針對未來智能技術的發展,SAP全球高級副總裁、SAP全球研發網絡總裁柯曼表示,超級自動化將是其中一個影響企業和人類的AI趨勢,“超級自動化意味著所有可以自動化的東西最終都將實現自動化,這將遠遠超越常規的工廠、車間、供應鏈、自動流程和倉庫等等,也將包括人與人之間的交互。”
“未來,50%-60%的工作可以實現自動化,從而可以讓人們從事價值更高的任務和工作,最終將會減少50%-60%的處理時間,并提高將近三分之一的運營效率。我相信這將在我們的生產中造成非常顯著的變化。”柯曼表示。
劉烈宏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持續優化環境,營造產業發展新生態,面向人工智能發展與應用需求,創新監管模式,健全法律、就業、倫理等方面的治理規則,營造公平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加強人工智能人才培養與供給,共建共享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平臺,推動上中下游企業融通創新。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