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飛色舞”背后煤炭企業的重組整合路:統一管理與煤電聯營
11月16日,中國神華公告,10月份,公司商品煤產量為2490萬噸,同比增長一成半;煤炭銷售量同比增長10.4%。
資本市場先知先覺,已然開啟一場“煤飛色舞”的行情。2012年以前,中國的煤炭企業經歷了“黃金十年”,享受無數榮光。但隨著供需兩端的調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幕徐徐拉開,正試圖突破歷史遺留的束縛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
“煤飛色舞“的背后是今年諸多醞釀多年的煤炭重組項目得以落地。10月底,籌劃多年的沈煤集團重組塵埃落定,旗下上市公司紅陽能源控股權易主,遼寧省能源產業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協議轉讓方式取得控股權,上市公司也由此易名遼寧能源。
“煤炭行業分分合合的歷史趨勢也間接反映了當前中國能源結構的調整。”11月11日,河南神火集團公司煤炭行業專家李朝林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煤炭行業整合提速的趨勢既是順應國家層面成本核算、掌控宏觀經濟發展的需求,也是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不斷替代傳統能源的過程。
在李朝林看來,這種整合已從央企到省屬企業全面展開,未來還會繼續,并在此過程中涌現出一批體量巨大且具有創新性經營模式的煤炭企業。
整合風起云涌
今年7月,在山東省屬企業改革工作推進暨干部大會上,山東能源集團與兗礦集團聯合重組方案被正式審議通過。至此,兩家煤企合并的消息終于塵埃落定。按照重組雙方2019年財務數據測算,重組后的山東能源集團資產總額將達到6379億元,營業收入達到6371億元。這也意味著歷史上的山東七大礦務局至此重歸一體。
到了10月,為發揮山西省能源企業產業集群優勢,提高集中度,推動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取得重大突破,山西省擬對標國家能源集團,聯合重組同煤集團、晉煤集團、晉能集團省屬三戶煤炭企業,同步整合潞安集團、華陽新材料科技集團相關資產和改革后的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組建晉能控股集團。
10月30日,晉能控股集團正式掛牌。這也意味著山西推進國資國企改革重組實現重大突破。經過重組,粗略估算其未來營收將在6000億元左右的規模,這也使得晉能控股集團成為僅次于國家能源集團的中國第二、全球第三的煤炭企業。
“晉能控股集團的組建工作所對標的是國家能源集團。國家能源集團是在2017年由中國國電集團和神華集團兩家原世界500強企業合并重組而成。”李朝林介紹稱,目前其資產規模超過1.8萬億元,2019年營收為5561億元,煤炭產量5.1億噸。
這種整合的趨勢在2020年變得格外的顯著。除了山東、山西等煤炭大省的整合提速外,西北煤炭資源集中的寧夏、新疆、內蒙古三個自治區也在積極籌劃。根據此前能研智庫不完全統計,央企層面,中煤集團、國家能源集團(中國神華)、國新集團和誠通集團也在搭建央企煤炭資產整合平臺,計劃對華潤集團、保利集團、國投公司、中鐵資源公司等煤炭資產進行兼并重組。
一直以來,煤炭行業集中度較低,至今仍有數千家30萬噸以下的小企業。因此,煤炭企業重組成為當前化解煤炭行業散、亂、弱問題的重要舉措。
“中國能源資源的基本特征是富煤、缺油、少氣。但隨著能源產業的高速發展,煤炭的使用也在逐年下降。國家從宏觀層面也在引導使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李朝林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改革開放后的“黃金十年”促進了多元市場主體參與能源行業的市場競爭,激發了市場活力,能源結構也在不斷調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占比持續提升也使得煤炭行業的話語權逐漸從生產端向消費端遷移。
聯營新模式
整合之后如何通過優化內部結構實現內生增長成為這些行業巨頭們的首要難題。
李朝林指出,科技進步、節能降耗,這是國家大趨勢。作為煤炭企業,必須適應經濟的發展,適應科技進步,想方設法提高效率。“像河南神火集團是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固有的煤板塊基本上能實現收支持平,近幾年逐步轉向做電解鋁也使得我們上半年盈利了十幾億。”
新組建的晉能控股集團的做法是聚焦煤炭、電力、裝備制造等優勢領域,融合體內優勢資源重點發展煤炭產業、電力產業、高端化智能化裝備制造業。晉能控股集團的成立意味著此輪關于山西七大煤企的戰略重組框架已經逐漸成型。
在山東,山東能源集團組建也被視作是拉動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的領頭羊。“新的能源集團以煤炭這種傳統工業原料為基礎,大力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為目標,已經逐漸成為業內共識。”李朝林認為,煤炭、電力、可再生能源還存在進一步融合發展的空間。
以中國國電集團和神華集團合并組建的國家能源集團為例,重組后中國神華的煤電路港航產業鏈一體化模式與國電集團在發電領域的市場優勢充分融合,開創了煤電聯營發展的全新模式。2020年8月10日,國家能源集團以804.98億美元營業收入挺進《財富》雜志公布的2020年度世界500強排行榜第108位,在國務院國資委出資監管的48家上榜央企中排名第15。
不過,李朝林同時表達了自己的擔憂:“煤電聯營的模式確實可以降低企業的成本,但當前由于消耗較大許多電廠并不盈利。不同的能源板塊之間的壁壘仍舊未完全打通。”
“這就意味著,煤炭行業這些企業在結合各自的優勢的同時,也得找其他的穩定經濟增加一些門路。煤炭資源本身不可再生,那肯定就面臨著資源枯竭問題,某種意義上說我們必須得盡快找出路。”李朝林補充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