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江湖刀光劍影
11月4日,美年健康一則阿里系減持公告激起了“千層浪”。
市場上引發了各種阿里系減持的猜想,其中包括因螞蟻集團暫停上市阿里缺資金的說法,也有國信證券分析師“美年健康、愛康國賓合并”的猜測。阿里沒有公開回應,但后者的猜測引發了愛康國賓的強烈反彈,并且至今持續發酵中。
之所以市場中有兩家合并的猜測,是因為其背后有共同的股東阿里系。不過,愛康國賓相關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兩家并沒有合并的意愿。愛康國賓在一些對外發聲中也表達了此意思。據了解,阿里系雖然作為股東但并不干涉愛康國賓運營。
此前在阿里系同時投資愛康國賓及美年健康后,有評論稱,民營體檢江湖從三家(慈銘體檢、愛康國賓、美年健康)變兩家(美年健康收購慈銘體檢)直至阿里大一統。不過,據了解,阿里系加入后,兩家都是獨立運營,阿里系并不干涉具體業務。
一位長期跟蹤體檢行業的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雖然民營體檢行業看著熱鬧,各企業競爭也激烈,但實際上仍是公立醫院體檢份額占據大頭。“最大的競爭還是在公立醫院。”
實際上,原來體檢這塊業務對公立醫院來說不是太看重, 但是由于現在全面實行集采,藥品和耗材零加成,影像診斷限價等醫改政策,這些收入理論上都歸零。一位中部地區某公立醫院副院長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上述背景下,公立醫院現在確實也在加大對體檢方面的投入,尋找新的利潤空間及盈利點,未來競爭尤其是高端領域會更為激烈。
民營體檢行業看著熱鬧,競爭也激烈,但實際上公立醫院體檢份額占據大頭。IC PHOTO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11月4日晚間,美年健康公告稱,公司于11月3日收到持股5%以上股東阿里巴巴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出具的《關于所持美年健康股份變動的通知》。截至2020年11月3日,阿里網絡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統累計減持公司股份5399.26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3794%。
至于阿里減持原因,在上述公告中并未明確指出,這就引發了市場一系列的遐想。
一開始有猜測稱,或與螞蟻集團暫停上市阿里缺資金有關,不過這種猜測的理由并不充分,減持資金量相對而言不是特別巨大,而且相關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阿里方面并不是因為需要投資而減持,與其投資計劃無關。
而隨后的一份券商研報將事情推向了另一個故事版本。
11月6日,國信證券分析師謝長雁、朱寒青發布研究報告指出,“雖然公司并未披露阿里網絡減持原因,但是根據我們的分析,我們猜測潛在原因可能在于阿里系規避成為控股股東并被迫啟動解決同業競爭問題和注入愛康國賓的過程。”
11月8日,愛康國賓向國信證券發送了《律師函》,要求國信證券對相關問題進行書面答復,但因對其回復不滿,11月12日向中國證監會、深圳證監局以及中國證券業協會進行實名舉報,請求對國信證券分析師涉嫌傳播虛假信息、誤導投資者事宜開展調查,并依法予以處理。
11月19日,愛康國賓在其公眾號上稱,應深圳證監局的約請, 11月17日上午,愛康國賓相關人員專程前往深圳證監局現場反映相關問題,進一步提供國信證券分析師涉嫌違規的相關材料,配合深圳證監局的調查。
愛康國賓一位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當前的經營環境下,監管部門對于行業壟斷的危害性倍加關注,而壟斷一定會損害消費者和客戶的利益。“愛康歡迎同行間的良性競爭,但是堅決反對各種惡意競爭,尤其是那些借助泡沫吹出來的虛高市值來擾亂市場環境的惡意競爭。”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也注意到,在上述公號中的文末,愛康國賓重點還提到了國家相關文件:2020年10月9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當前,中國證監會正在扎實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工作。與之相應,今年以來,中國證監會修訂了《證券期貨違法違規行為舉報工作暫行規定》,并就《證券期貨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辦法(草案)》向社會公眾征求意見。2020年7月7日,中國證監會江蘇監管局公布[2020]3號行政處罰決定書,對于某證券公司的兩位證券分析師因其所撰寫的研報相關內容無法確認信息來源,分析師未能盡到應有的謹慎、誠實和勤勉盡責義務,存在虛假陳述和信息誤導行為,而對其做出行政處罰。
從“三國殺”到“二虎斗”
之所以市場上會有這樣的猜測,有分析說這是基于愛康國賓與美年健康有著共同的股東阿里系。
美國時間2019年1月18日,愛康國賓發布公告,宣布私有化完成,本次愛康國賓私有化完成后,阿里巴巴旗下淘寶中國控股和Treasure Cottage將間接持有愛康國賓約23.8%的股權,蘇寧與云峰合作的新基金將間接持有愛康國賓約8.2%的股權。
2019年12月18日,美年健康發布公告,股東天億資產及一致行動人與上海麒鈞協議轉讓股份事宜已經完成過戶登記手續,阿里網絡及其一致行動人杭州信投合計持有美年健康563926446股股份,占目前公司總股本的14.39%,上海麒鈞持有199915969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5.10%。
不過,雖然兩家有著共同的股東,但在公開場合和報道中沒有出現過雙方要合并的信息。實際上,雙方不僅是競爭關系,也有著一些持續多年的官司。
此前,慈銘體檢創始人韓小紅博士成為民營體檢機構創立的第一人,隨后愛康國賓創始人張黎剛以及美年健康俞熔加入。在發展過程中,慈銘體檢因為多種原因無緣上市,最后由美年健康收購。
在被收購后,2015年韓小紅瞄準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投資建立了慈銘博鰲國際醫院,2017年底,博鰲慈銘國際醫院拿下三級醫院牌照,定位高端醫療,并設立了九大產業方向,包括輔助生殖中心、細胞生物醫學中心等最新前沿的醫學技術。目前一期已經在運營中。另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二期5萬多平方米建筑也即將投入運營,多個新項目正在備案審批中。
此前,韓小紅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說,她是個愿意去做各種嘗試與努力的人。她認為體檢這個產業提供后續延展性、升級性的服務。一位長期關注慈銘體檢的業內資深人士總結稱,目前韓小紅實際上是想做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將體檢、預防、養生、干預等貫通,將國際頂尖的藥械和高端醫療資源嫁接未來打通整個產業鏈條,提供一步到位的健康管理方案。
在韓小紅豁然轉身的時候,民營體檢江湖就剩下兩個男人之間的戰斗。
美年健康在2019年年報中指出,在經濟層面上,“唯快不敗”的時代已經終結,中國進入硬核創新的慢時代,企業發展不再片面追求跑馬圈地的規模經濟,取而代之的是全面邁向高品質發展之路。
在大眾健康體檢市場方面以美年大健康和慈銘體檢兩大品牌為市場核心覆蓋,中高端團體健康體檢、綜合醫療服務市場及高端個人健康體檢則分別通過慈銘奧亞、美兆體檢提供。不斷利用技術創新和大數據挖掘的成果,努力創建全鏈條智能化、全數據個性化、全平臺一體化、 全周期移動化的健康管理體系。
下半場競技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美年健康與愛康國賓之間競爭激烈,但張黎剛與俞熔都看好體檢行業,同時也都認為公立醫院才是主要競爭對手。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9年中國健康體檢產業全景圖譜》數據顯示,我國健康體檢人次從2011年的3.44億人次增長到2018年的5.75 億人次,占總人口的42%,健康體檢市場總體規模已達到1500億元。其中,專業健康體檢機構市場規模, 將從2019年185億元達到2024年的558億元。另有報道稱,從競爭格局來看,體檢行業仍以公立機構為主,專業體檢機構為輔(數量占比僅8%)。
愛康君安健療國際醫療院長朱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張黎剛未將慈銘視為競爭對手,“我們最大的競爭對手是協和、301等三甲醫院”。另據報道,俞熔曾表示,美年未來努力的方向是,把公立醫院的份額逐步轉到類似美年的第三方平臺上。
2020年5月,美年健康公司副總裁、董事會秘書熊芳君在2019年度網上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國內體檢市場規模巨大且仍處于增長階段,公司目前占體檢市場整體比例仍然較低,公司的主要競爭對手包括各地的公立醫院體檢中心以及民營體檢中心。
長期以來,健康體檢中心是公立醫院的邊緣化部門,但由于現在全面實行集采、藥品和耗材零加成、影像診斷限價等醫改政策,這些收入理論上都歸零,公立醫院失去了巨大的利潤空間,急需拓展高盈利性業務,健康體檢就是其中一個方向。
上述業內資深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從301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北京協和醫院到縣級公立醫院,體檢中心如雨后春筍冒出,健康體檢行業掀起又一個高潮,并且在檢后服務領域,公立醫院設立的健康管理(健康體檢中心)與連鎖體檢機構狹路相逢,搶占高端人群市場。
據了解,301醫院等醫院都已經展開了功能醫學研究,探尋各類亞健康狀態的疾病早期預警信號,包括:毒性元素暴露、免疫功能失衡、毒素過多、腸道功能下降、荷爾蒙失調、代謝失衡、自由基過多等。
一位中部地區某公立醫院副院長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現在公立醫院確實也在加大對體檢方面的投入,尋找新的利潤空間及盈利點。“體檢確實利潤額度會高一些,但更重要的是體檢可以起到‘流量入口’的作用,尤其是大三甲醫院通過體檢,可以將這些檢查出有問題的患者分流到醫院各個科室,也算是體檢業務對醫院的反哺,這對公立醫院來說意義更重大。”
不過,上述副院長也坦言,公立醫院也有一定壓力,因為現在民營機構把服務做得很好,而且有的體檢機構把價格也拉得非常低,對公立醫院體檢業務影響很大。
就民營體檢機構與公立醫院競爭等問題,此前張黎剛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指出,私營體檢機構和公立醫院一定會差異化的競爭的,同時,私營體檢中心的發展也將促使公立醫療的體檢中心更加重視服務,從而帶動整個體檢行業的發展。
“由于體檢是很多企業員工福利的必選項,因此這個行業的收入主要來自于團體客戶。對于那些跨區域的中大型企業,公立醫院的體檢中心是很難滿足這些企業靠區域服務的需求的,而私營的連鎖體檢機構能夠滿足其一站式服務的需求。另外大型企業有很強的議價能力,而公立醫院在價格上是剛性的,無法提供更高的性價比。”張黎剛指出。
在張黎剛看來,對于私營的體檢中心,專家力量在一定程度上還是軟肋。但是人工智能、大數據以及精準醫療技術的應用能彌補專家力量的不足、降低對于專家力量的依賴性,在有些領域,這些技術甚至幫助私營體檢中心建立起了更強的競爭優勢。
“現在的體檢市場份額仍然以公立醫院為主,主要原因是公立醫院體檢中心的數量還是遠遠超過私營體檢中心的數量。特別是到了地級市或者縣一級的城市,在很多縣一級的城市,當地只有公立醫院的體檢中心,沒有私營機構的體檢中心。而在很多大型城市,實際上在私營體檢中心體檢的人員數量已經超過在公立醫院體檢的人數。比如在北京,每一年大概有500多萬人做體檢,其中超過一半是在私營體檢中心做的體檢,愛康國賓一家就服務了約170萬人次。” 張黎剛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
在張黎剛看來,體檢機構良性發展首先需要看是否有正確的價值觀,同時醫療質量是否過關,并且能否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精準醫療技術幫助客戶更早、更準地發現疾病的隱患,并幫助客戶提供后續的解決方案。同時能否持續創新,無論是技術創新還是服務創新。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