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鞋品牌陣營二十年蛻變(二)
2007年“安踏體育在香港成功上市。在安踏上市的范本作用下,361度、匹克、特步、鴻星爾克、美克等晉江系運動品牌先后上市,成為資本市場上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我們每一家企業每天削尖腦袋想的都是希望自己成為老大,掌握主動權,突圍壯大。”許志華毫不掩飾地說。事實上,這些年晉江系運動品牌通過贊助國際球隊、賽事,不斷為品牌輸入高附加值。“如今,我們要做的,就是如何尋找差異化。”
李寧又換LOGO(標識)了!這已經是李寧公司第六次對品牌進行重塑。然而,這次換LOGO的時機頗讓人玩味。就在幾個月前,李寧和阿迪達斯先后公布的業績顯示,經過了6年的追趕拼殺,李寧2009年在中國內地的營業額終于超過阿迪達斯,成為僅次于耐克的第二大運動品牌。十年前被耐克、阿迪達斯超過的陰霾雖未完全散去,但也曙光漸露。
李寧與耐克、阿迪達斯長達十年的鏖戰———
李寧終于超過阿迪達斯
李寧是否在真正意義上超越阿迪達斯、耐克,還言之尚早
被超越的尷尬
1989年退役后,“體操王子”李寧加盟廣東健力寶集團,創立了“李寧”體育用品品牌。1991年由健力寶投資1600萬元,廣東李寧體育用品公司正式成立,獨立負責李寧牌運動服、運動鞋的經營。李寧公司也從而開創了中國運動用品品牌經營的先河。
李寧,這位中國最優秀的運動員,創業初期也非常成功。1996年輝煌時候,李寧公司創下了6.7億元的歷史紀錄。
不過,一切好日子在2003年結束了。李寧在國內保持了9年的領先位置被在中國精耕細作28年之久的耐克搶走。第二年,阿迪達斯亦超越李寧,排在第二的位置。
“原來他們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很低,但就在2000年到2004年,他們超越我們了。”被人接連快速超越對李寧公司首席執行官張志勇來說很是尷尬。“我們管理層都很深刻地記住那一次經歷。”
事實上,在1999年,當李寧在中國達到7億元人民幣年銷售額時,耐克在中國的年銷售額也僅僅是3億元,阿迪達斯只有1億元。盡管基數很低,從1999年后,耐克、阿迪達斯在中國的增長速度還是遠遠超過了李寧公司。
這使得李寧開始從品牌的角度來重定公司戰略。2003年下半年,李寧再次啟動了一輪全新的品牌變革。長期在中低端大眾體育用品市場徘徊的李寧,決定將重心轉向到高端體育用品市場。
李寧與耐克、阿迪達斯在高端市場的正面交鋒正式揭幕。
{page_break}
殺入高端市場
張志勇透露,2004年時,李寧公司就制訂了一項秘密的計劃,準備用15年時間在中國市場上超越耐克,重奪王位。
運動品牌的競爭最為激烈的無非就兩方面:一是運動營銷,二是價格戰略。
價格方面,李寧的動作頗為干脆。2004年,李寧就開始扔掉原來270元、280元主流價格段的產品,挪到了超過350元以上價位,與耐克和阿迪達斯的主流價格段僅有50元之差。
而在運動營銷方面,2003年到2006年間,李寧先后成為中國男籃、西班牙男女籃球隊和蘇丹田徑隊的贊助商。眾所周知的是,籃球場是耐克的世界,而足球場則是阿迪達斯的天下。
如果說以上只是李寧的“試探性動作”,那么2008年北京奧運會,無疑是李寧和耐克、阿迪達斯兩大巨頭的第一次正面交鋒,也是最為激烈的一次。三方都感覺到各方帶來的強大壓力。
那一次交鋒,三方都將目光盯緊了奧運贊助市場一塊。阿迪達斯和耐克為此還投入了大筆資金。有人估算,阿迪達斯為奧運官方贊助商身份付出了約8000萬到1億美元不等的現金與實物,耐克也單獨贊助了中國多支奧運代表隊。李寧公司因財力不足不敵阿迪達斯而痛失贊助權之后,“退而求其次”贊助中央五套,成功介入。
{page_break}
眾人狂打擦邊球很快引起了正牌贊助商阿迪達斯的不滿。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阿迪達斯單獨成立一個團隊,與北京奧組委反隱性市場部門一同反隱性營銷。隨后北京奧組委發布的“防范奧運隱性市場廣告行為倡議書”,讓帶有李寧標識的服裝在央視主持人身上消失了。
然而,阿迪達斯千算萬算,卻還是算漏了李寧公司里還有一位民族英雄,那就是李寧本人。在全世界矚目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手持火炬的李寧代表13億中國人點燃圣火。全國人民為此沸騰。
時間仿佛就定格在了李寧“飛天”的那一刻,在此之前三方對贊助資源的搶奪一下子變得毫無意義。那一次被業界稱為“史上最成功的免費廣告”。
雖然李寧公司一再強調那純粹是李寧的個人行為,與公司無關,但對于耐克和阿迪達斯來說,那是一次沉重的打擊。阿迪達斯負責奧運營銷的主管柯瑞嘉接受采訪時頗帶酸味地說,“所有的火炬手都要身穿阿迪達斯服裝”,但也不足以扭轉局勢。市場調研公司勝三公司為此做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45%的中國消費者都誤以為李寧公司才是北京奧運贊助商。
大戰勝負未分
2010年3月18日,李寧公司在香港發布了2009年的業績報告,顯示其全球營業額增長25.4%至83.87億元,其中約99%的營業額在大陸市場。
而就在此前的兩個星期,阿迪達斯也發布了2009年全球業績報告,全年營業額同比下降3.9%至103.81億歐元。根據阿迪達斯財報的數據,其中大中華地區營業額占全球營業額的9%。算上匯率因素,2009年,大中華區營業額達9.67億歐元。有媒體援引業內分析人士估計,大陸市場大約占阿迪達斯大中華區營業額的84%。據此計算,阿迪達斯去年在大陸市場的銷售額約73億元,低于李寧。
再看毛利率。相較于競爭對手,李寧毛利率較高且相當穩定,基本維持在47%-48%,這甚至高于2009年阿迪達斯的45.4%和耐克的44.8%。
就以上兩組數據看,2009年,李寧在中國市場的爭奪中,可以說是2004年以來首次超越阿迪達斯。
不過,不能忽略的一個事實是,2009年阿迪達斯實施了一項大的組織變革,將原有的垂直組織架構,改造成跨職能、跨品牌(阿迪達斯和銳步)的新架構。渠道的整頓導致阿迪達斯業績下滑。用阿迪達斯首席執行官Herbert Hainer的說法,由于2009年初阿迪達斯在大中華區存在庫存過高的問題,因此期間,公司采用了“額外的手段在低利潤率情況下”來消化庫存。也就是說,李寧是否在真正意義上超越阿迪達斯、耐克兩大巨頭,重奪王位,目前還言之尚早。
于是,也就有了6月30日的那一幕,李寧公司宣布重塑標識和口號。同時,李寧更對品牌基因、目標人群、產品定位、品牌內涵和開發體系等做了相應的調整。品牌重塑后,李寧品牌將在一線城市,與耐克等國際品牌展開新一輪的正面爭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