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價旅游鞋面臨大考
劇變的鞋企將在這輪標準淘洗中,接受質量整改的洗禮。日前,晉江市發出旅游鞋整頓工作方案:旅游鞋產品生產企業必須嚴格依據現行國家標準(GB/T15107-2005)及企業明示標準生產,不符合質量標準的企業將受嚴厲查處。
“每雙只賣20元的旅游鞋,怎么去要求它符合國標?”近日,某小型鞋企業老板劉先生致電本報《經濟110》欄目熱線(18605950110),稱其企業生產的廉價旅游鞋很難符合《旅游鞋》新國家標準(GB/T15107-2005)。劉先生的煩惱也折射出,我市廉價鞋游走在標準與市場之間的尷尬。
抽檢堪憂
源于原材料質劣價低
二季度以來,我市24家企業被抽查的旅游鞋產品,部分批次合格率不高,檢查結果不盡如人意;“南安市一鞋服企業的休閑運動鞋被查幫底剝離強度、外底與外中底黏著強度不合格,洛江區某鞋企的運動休閑鞋被查耐折性能不合格,容易產生鞋底斷裂或幫面開裂、幫底開膠等問題……”日前,國家質檢總局抽查包括我省在內的5個省、直轄市87家企業生產的87種旅游鞋產品,合格率僅為78.2%。而從抽查的企業分類上看,大型品牌企業的產品抽樣合格率達100%,而小型企業的合格率僅為59.5%。
“不能是劣質產品,必須對消費者負責,這是最基本的要求。但要嚴格符合國標,卻真的有點難。”劉先生稱,與名牌鞋相比,廉價的旅游鞋要輕松跨過現行的國家標準生產著實不易。劉先生直言不諱,哪個價位對應哪種檔次,優質產品自然就要較高的價格,而較高的價格低端的消費者又買不起。賣低價,就要壓低成本,這類旅游鞋質量自然不能太令人滿意。{page_break}
市場現狀
廉價鞋擁有穩定消費群
低價旅游鞋的存在總有它的理由,即便是歐美高消費國家,性價比較好的低價旅游鞋也可大行其道。然而,我市低價旅游鞋市場現狀又如何呢?
或許在市區潯美、火炬等工業區里地攤上我們能找到答案,“價位在15—30元之間的旅游鞋,每天賣出十來雙應該沒問題。”雖然攤主小謝不愿透露其利潤問題,但來來往往的試鞋顧客透視出低價旅游鞋在工業區里暢銷的一面。
“這類旅游鞋多以薄利多銷的方式銷往國內,終端多為消費水平較低的地區。”據劉先生透露,由于來泉務工人員日趨增多,目前我市對這類鞋產品的需求量還會逐步增多。一方面,低價鞋產品長期存在著一定量的需求群體;另一方面,它又面臨難以符合國家推薦性標準的尷尬狀態。{page_break}
方向取舍
產業或面臨新一輪洗牌
通過對工業區5名買鞋者的調查,記者發現購買者買鞋多以款式、價格為衡量基準,并不注重旅游鞋的材料、質量問題,更不知道有推薦性國標這回事。
“20元的鞋子能穿個半年時間,就已經十分劃算了。”正在攤點挑選旅游鞋的來泉務工人員告訴記者,自己來泉州工作4年了,幾個工友們長期都穿這類鞋子,雖然鞋的材質一般,但也算符合他們的消費水平。
行業人士認為,相對于中高端的品牌鞋,低價鞋也以其價格優勢而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要符合標準,必然使用質優價高的原材料,提高生產工藝,其成品鞋的價格優勢也將消失。因此,在市場與標準之間的艱難取舍,已經成為眾多企業正面臨的難題。
然而,在質量興市的大背景下,一條低價旅游鞋產業鏈從生產到終端貫穿著我市企業與消費者。這條鏈子上的企業,即將面臨著夠不著標準的挑戰。是通過技術改造實現持續發展,還是在產業的新一輪洗牌中被淘汰,一切取決于企業對消費方向盤的掌控。
編后語
一邊是市場需求大,另一邊是標準的大棒懸在上空,廉價鞋面臨的尷尬局面值得思考。不同的市場渠道、終端客戶決定了產品定位的細分,而相應的行業標準是否應該實現多樣化,監管部門如何引導企業制定相適應的標準以規范市場,值得深思。對于這一問題,本報將繼續關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