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鞋企“期待”人民幣繼續(xù)升值
10月13日訊,一方面,人民幣國內購買能力的下降,已經(jīng)導致按人民幣支付的生產成本急劇上升;另一方面,出口廠商的盈利率則在迅速下降。
在全球幾乎一邊倒的敦促、壓迫或者期盼人民幣匯率升值的浪潮聲中,國際社會忽略了一個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事實:人民幣在中國國內的實際購買能力,近年來已經(jīng)急劇地下降了。
何謂人民幣幣值的內貶與外升錯位格局?
近年來,中國國內食品和日用消費品物價大幅上漲,生產原材料價格和工資水平也不斷攀升,房地產價格更是全國性地暴漲不停。這說明了一個非常簡單的經(jīng)濟常識:現(xiàn)在的一塊錢人民幣,比過去的一塊錢人民幣更不值錢了!舉一簡例,2005年中國一個制鞋廠,基本上僅需要50元人民幣的原材料、工資和其它成本生產一雙耐克運動鞋;2010年則可能需要60元甚至70元人民幣來生產一雙同樣質量的耐克運動鞋。再舉一例,2005年的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平均房產價格也許只有約8000人民幣/平米;2010年的價格可能遠遠不止1玩6000人民幣/平米。人民幣在中國國內市場購買能力的大幅度下降,是簡單和容易查證的事實,無須依賴晦澀的經(jīng)濟學理論來思辨和費解的經(jīng)濟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的證實。
但為什么國際媒體和輿論界都幾乎異口同聲地要求人民幣升值呢?道理也同樣簡單,中國出口的商品價格太便宜了。以上述耐克運動鞋的例子來說,在美國的生產成本,可能就不是按目前匯率(1美金兌6.7人民幣)50元人民幣等值的約7.5美元能夠生產得出來的;而完全可能需要20美元的生產成本。由此算來,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必須上升到1美金兌2.5人民幣,美國才可能以與50人民幣等值的20美元成本,來生產此耐克運動鞋。所以,美國制鞋廠商當然會認為中國出口產品的低價競爭能力,來源于人民幣匯率的低估。事實上,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已經(jīng)從2005年的1美元對8.27人民幣,上漲到2010年10月初的1美元對6.68人民幣,即上漲了約20%。當然,對于那些要通過人民幣匯率上升,來爭取拉平美國制造廠商和中國制造廠商,在生產同類產品的美元報價成本的人來說,過去幾年人民幣匯率的升值,還遠遠不夠的。
中國出口廠商的困境
人民幣的內貶,對于中國大量的制造業(yè)產品出口商來說,就是其按人民幣支付的單位產品生產成本的大幅度提升。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國的出口廠商只有無奈選擇通過壓縮出口盈利,來痛苦地自我承受人民幣生產成本的上升。以前面耐克鞋生產為例,當生產成本從2005年的50元人民幣上升到2010年的60元時,為了保證長期的出口協(xié)議,也只能按在2005年時的美元報價出口。中國無數(shù)的出口廠商,就是在按人民幣支付的國內生產成本急劇上升的情況下,為了維持出口市場訂單,而被逼大幅度讓利出口。由此而來的連年讓利出口,已經(jīng)將中國無數(shù)出口商的出口盈利率,擠壓到無法再低的程度。中國總理溫家寶在近期訪問美國時,也坦誠絕大部分中國出口廠商的出口產品毛利率僅2%。如果人民幣匯率再上漲3%,無數(shù)中國出口廠商按原定的協(xié)議出口價格,完成2010年向美國市場的出口后,就完全無利可圖或甚至虧本了。
2、本網(wǎng)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wǎng)聯(lián)絡,請在30日內聯(lián)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lián)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wǎng)發(fā)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wǎng)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wǎng)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fā)言請遵守相關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