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臺客商相應政策聚集力量 劍指西部商機
6月1日訊 500多名閩臺企業家涌入西博會項目推介會,一個上午與西部省市洽談對接了上千場——
5月31日,閩臺企業與西部省市在廈門對話。上午10點開會,不少客商8點30分就來了。短短一個上午,企業與西部省市洽談對接了上千場。
這讓四川省政府駐福建辦事處主任徐朝暉直呼“想不到”。他說,一年前在企業家參會,“這說明西部已成閩臺企業關注的投資熱土。”
西部巨變,閩臺客商看到商機
吸引這些閩臺企業的,不僅是因為西部大開發深入實施帶來的政策聚集效應,更因為西部的變化讓他們看到了商機。
首先是投資環境的變化。中國鴻星國際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周小榮對此深有感受,最近三年他到四川,所到之處,當地政府總能第一時間將支持政策落實到位,“效率甚至比沿海還高。”這家福建制鞋龍頭企業,已開始計劃入川布局運動鞋產業鏈。
其次是大通道建設在西部風生水起。面向東盟,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加快建設;面向南亞,西藏已在去年底開建通拉薩到日喀則鐵路,“十二五”期間鐵路將開通,并延伸至印度和尼泊爾;而借道新疆,可進入中、西、南亞和歐洲等地區的13億人口國際大市場。“依托新亞歐大陸橋,新疆阿拉山口貨運量已躍居全國陸路口岸第一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招商發展局紀檢組長張春葆透露,新疆正在修建10多條鐵路,重點聯通西部各中心城市。
對接成渝,開拓內需市場
“最大的內需在成渝,特別是四川。”在臺灣兩岸實業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吳序儂看來,臺商會將更多外向型產業放在沿海,西部更適合投資內需型產業。吳序儂曾組織企業家到川南考察,目前正考慮將光電、紡織產業布局在成渝間,并以三線城市為落腳點,推動成渝城市化建設。
廈門優傳供應鏈集團加快在成渝布局。最遲在8月,優傳進口葡萄酒交易市場將進駐成都綜合保稅區,同時聯動重慶基地,輻射市場潛力更大西部地區。旗下企業廈門盛方生態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旭東透露,他們在邛崍投資3億元的新材料項目將于6月開工建設。
海峽西岸經濟區的任務之一,是加快“形成連接海峽兩岸經濟區與長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區的大運力快捷鐵路運輸通道。”周小榮說,若成渝與海西對接,則將舞動東、中、西部的產業互聯發展。
長虹、地奧、瀘州老窖等一批四川知名企業頻繁到訪福建,希望將產品推廣至海西經濟區。四川省政府駐福建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將把川、閩、臺兩岸三地的產業互動推向新高,力爭2011年“四川造”在海西的銷售額比上年增長50%以上。
鎖定二級城市,配套企業加快轉移
今年以來,海西經濟區與四川二級城市頻繁互動。{page_break}
3月,川閩企業對接涼山州和樂山,簽了100多億元投資項目;5月,在巴中,簽下65億元項目;緊接著是遂寧,簽約近20億元……樂山、自貢、眉山、資陽、涼山等市州也紛紛計劃到訪福建。
省政府駐福建辦事處調查顯示,近8成閩資選擇流向內地二三線城市。電子信息、汽車、油氣化工等龍頭企業已在成渝間完成第一輪布局,第二次產業轉移將是配套企業加快布局,重點投資區域是成渝間的二三級城市。
“招商引資已進入新階段。”徐朝暉說,如今產業分工越來越細,承接方必須理清自身的產業特點、配套能力和區域特色,招商引資才更有實效。
但許多二三級城市的招商引資經驗還十分欠缺。海峽農業網相關負責人沈惠燕建議,可學習福建經驗。福建招商引資,先做好基礎設施配套,并兼顧人文情懷——比如在臺灣農民創業園中專設風景一條街,就是為了讓臺灣人有歸屬感,“四川也有兩個臺灣農民創業園,可以福建為跳板,將臺灣現代農業經驗和技術引入四川。”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