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買匡威鞋不到一個月竟然脫膠遭投訴
匡威鞋不到一個月竟然脫膠被投訴
近來,有網友投訴匡威鞋不到一個月竟然脫膠。據悉,2011年9月11日,消費者沈先生在位于廊坊市廣陽區新華路2號與光明東道交叉口處的廊坊保龍倉超市購買匡威男鞋一雙。穿了不到二十天鞋子就脫膠,脫膠處有1厘米長。在不敢確信匡威也存在如此質量問題的前提下,沈先生上網搜索發現大量投訴匡威鞋類產品存在脫膠缺陷的爆料。
早在2006年,就有關于匡威鞋脫膠問題的投訴。大量網友反映匡威鞋子穿了不多久就會出現脫膠。針對網友對匡威脫膠問題的反饋,小編搜集材料,發現匡威質量存在嚴重的問題。
前世今生畸形成長的“孩子”
匡威是集復古、流行、環保于一身的ALLSTART帆布鞋,是美國文化的精神象征,以其隨心所欲,自由自在沒有約束的穿著形態,更成為追求自我時尚的青年人的忠實拍檔。從匡威漫長的歷史可以清楚了解匡威從來都不是輕視質量的企業,可為何來到中國就頻頻遭遇種種質疑呢。
從2011年8月開始,匡威在上海被爆出存在質量不合格現象以來,投訴從來沒有休止過。從網友從871團購網、24券等各大網店的投訴和質疑中,與匡威質量有關的投訴屢見不鮮。
“不脫膠,不匡威!”
不少曾經摯愛匡威的粉絲不無心痛的喊出如此悲憤的口號。從2003年耐克斥資收購匡威以來,匡威的質量一直飽受質疑,甚至有言論認為真正的匡威品牌在收購時就已經消失。
外來的“和尚”未必能念好經
從匡威的百年歷史可知,匡威這個品牌在美國有百年歷史狀況,在美國人的心目中就像麥當勞,可口可樂一樣,是一個百年不衰的品牌。但為何已進入中國市場就屢屢出現質量問題?
近年來,少數一直標榜顧客是上帝的洋品牌,屢屢出現視國人利益于不顧的問題,國人動輒需要支付成百上千高于海外的購買成本,卻依舊買來的還是地攤貨。讓人不能確信的是作為知名品牌的匡威竟比地攤貨其實也強不了多少。從上海爆出的問題可知,匡威產品剝離強度不合格。可以推斷匡威產品頻頻脫膠并不偶然,可見在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可下,匡威這一劣質鞋類產品竟成為某些企業誆騙消費者錢財的工具。
試想如此不合格的產品,如果是在海外它敢拿出來銷售嗎?為什么在國外規矩做事的企業來到中國就開始肆無忌憚的侵害消費者利益?甚至綁架銷售,剝離強度明顯存在瑕弊,使用不了幾天就會產生脫膠現象,甚至在存在大量投訴前提下依然不改進生產工藝追求技術上革新。
可見,眼下國人在國產頻頻出現質量問題的負面輿論下,頻頻選擇國外品牌,是一個極其錯誤的消費理念。工商部門人士提醒,國外品牌不一定比國內產品質量有保證,無數的事實一次又一次打破這些國際知名品牌質量優良的神話。一些在國外的好東西進入國內,質量照樣會不合格!
在利益驅使下的不少跨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從來就沒有規矩過。相反,則只一味追求高額的利潤,卻忘了立身之本。從沃爾瑪再到今天的匡威,優秀品質、品牌從來都只是傳說。不少的外企慢慢蛻變了本質,在市場監管不夠完善的中國市場屢屢鉆監管漏洞,惡意逃避相關職能部門的監督。或許是監管部門處罰的力度不夠,從而讓消費者心傷的事件一次又一次重演。讓一些劣質品牌在市場上繼續渾水摸魚!
在寬松的市場監管下,不能獨善其身的匡威,似乎更懂中國市場和消費者心理。屢屢在產品品質上動手腳出新招。對多年培養起來的潛在用戶群體卻一再舉起“祭刀”。可以預見,在國際金融環境的瞬息變幻間,惡意欺詐消費者忽視消費者利益的企業必將被淘汰。{page_break}
產品頻遭質疑匡威意在何為
相關專家支招,國內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不應過于追求產品的知名度。更不要輕信導購所稱的品質有保證。不少導購在誘導消費者選購產品時,往往為了打消顧慮,隨意捏造一些看似合理的話語來哄騙消費者。如吹噓如果產品脫膠,我們是可以保修等諸類承諾,而實質說明該產品一定會脫膠。
不少消費者為了追求品牌效應或質量,動輒高價購買知名品牌。卻不知不少品牌肆意濫用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以次充好或本身品牌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而不加以改進工藝企圖蒙騙消費者。專家指出,消費者在選擇洋品牌時,應更理性化,避免支付高昂的成本卻依舊買來不合格產品。
從在國內的市場上,不少品牌還洗脫不了偽造生產產地的嫌疑。如達芬奇等坑爹的品牌。還有一些在海外誠信經營,而植入國內就屢屢違規的品牌,如沃爾瑪,肯德基。
一雙小小的鞋子折射了匡威的經營思路。可見在耐克入主下的匡威早已不是從1908年創立到2003年擁有百年品質的匡威。這也許是百年不衰的匡威品牌開始走向衰敗的信號。在柯達傳出破產傳聞,殷鑒不遠的匡威再次卷入質量門。這是近年來匡威遭遇品質危機的透視鏡,從鏡中可以預見未來。
據悉,從1917年標志著CONVERSE典范之作的AllStar運動鞋問世至今,CONVERSE全明星經典帆布鞋早已成為全世界家喻戶曉的帆布鞋代名詞,還一度被譽為帆布鞋中的"勞斯萊斯",但是匡威在運營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卻并沒有向"勞斯萊斯"看齊。甚至還有店大欺客的行為,這種無視大眾利益的行為更是被指責為欺詐。不管是涉嫌偽造產地還是屢屢違規的品牌勢必都將遭到市場徹底所拋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