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中小型鞋企轉型時應注重“微笑曲線”
12月8日,世界鞋業發展論壇在厚街鎮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鞋業代表專家在此縱論鞋業的未來發展。在此次論壇中,轉型升級成為與會業內專家的共識。
鞋產業作中國傳統的勞動密集型國際鞋類產品的生產大國。而隨著近兩年,金融危機、用工緊缺、原材料上漲等敏感詞匯像烏云一樣籠罩著勞動密集型企業,國內鞋業也大受影響。面對困境,國內眾多鞋企紛紛選擇轉型升級。
企業轉型并非一日之舉,需要有完善的研發團隊和銷售體系,同時也應當注重“微笑曲線”。所謂微笑曲線是指微笑嘴型的一條曲線,兩端朝上,在產業鏈中,附加值更多體現在兩端,設計和銷售,處于中間環節的制造附加值最低。延伸到鞋行業也是如此,國內鞋業生產商由于成本上漲,需要不斷遷移以獲得低成本的勞動力,國際知名鞋業品牌而是將生產體系分布到世界各地,但研發部門一直位于本國之內,中國鞋業應該專注于設計、品牌銷售等因素,并瞄準中等價位的消費人群。以盡快走向鞋業制造大國。
企業設計至關重要
前面已經講過“微笑曲線”注重的則是設計和銷售上,研發設計是鞋類產品的首個流程,決定著企業的生產與市場份額,因此企業一定不容忽視。
制鞋業作為與消費者日常生活聯系最為緊密的消費品,對鞋的時尚色彩、質量與舒適度有著很高的敏感度和多樣化的要求。企業設計團隊在設計鞋子時一定要全方面考慮,據業內人士反映,中國鞋服行業的色彩研究水平、對于色彩的規劃和整合意識與國際上同行業相比更加薄弱。與此同時,個性化消費已成為主流,簡單、無內涵的產品色彩設計將被消費者無情摒棄。放眼長遠,只有根據消費者的心理需求來進行色彩規劃、設計的產品才能贏得市場。
企業品牌需循序漸進
許多消費者在購買鞋的時候往往選擇知名的品牌,如女鞋巨頭百麗、達芙妮,運動品牌李寧、耐克、阿迪等,不僅僅是鞋的外觀及價格問題,更多的則是品牌問題,正是因為這些國際數十多年打下的知名度較高的品牌才被消費者認可與肯定。
由此可以看出,企業的品牌并非短時間內就可以做強做大的,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業內專家表示:“許多人在討論制鞋產業到底是傳統產業還是科技產業,其實只要創新求變,注重科技的鞋企就是科技企業,反之則是傳統產業,生產企業轉型的本質就是科學生產。首先要將代工環節即OEM做好,然后加強設計做ODM,發展全球貿易。實現了從被動接訂單到主動找訂單的轉變后,如果還能做好,再開始做品牌。意大利鞋業品牌的成功,得益于意大利逐步轉型而實現的文化、技術、產業積淀。因此中國鞋業也應循序漸進。”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行,越來越多的中國鞋企認識到了品牌的重要性。像亨達、奧康、康奈等企業已經建立起了較為完善的品牌系統,并成為中國馳名商標,越來越多的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他們將會成為中國制鞋行業的中堅力量。
綜合上述,目前國內鞋企已經加快了轉型升級的步伐,“微笑曲線”也成為企業轉型的發展趨勢,同時鞋業市場已形成龍頭企業帶動小企業共同發展的格局。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