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鞋業“四小虎”期待新的浴火重生
東莞,“廣東四小虎”之一,中國加工制造業的代表。歷經多年高速發展,這座城市獲得太多的榮光。而今,它卻面臨著嚴峻挑戰。近日,記者深入東莞一帶進行實地調查,對多家大小鞋企采訪后發現,在當地企業生產經營形勢不容樂觀的背后,出口市場低迷、招工困難、原材料成本上升、企業艱難求生或外遷以及部分企業主動升級的鏈條若隱若現……
綜合各方信息,記者了解到,美國次貸形勢不容樂觀。此外,原材料、工資等企業經營成本快速上漲,企業總體利潤持續下降,諸多企業處于微利,出現虧損甚至倒閉。曾撐起我國“世界工廠”地位的制造業,期待浴火重生。
大面積招商卻冷清
冬日的東莞陽光暖照,廠房林立的各大工業園區卻顯得蕭條落寞,少了往日的喧囂與浮躁。在經濟發達的東莞,有松山湖、鶴田廈、振安、大朗等多家工業園區。12月10日早上八點多,記者來到東莞火車東站附近的常平鎮土塘工業園區,園區內一片冷清,只有一家名為航天電子(600879,股吧)廠的廠區陸續有員工進入,多家臨街的商店關門閉戶。
在寬敞漂亮的長安鎮振安科技園內,一家名為科士達(002518,股吧)印刷(東莞)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業務主要是面向國內和香港市場,現在很不景氣,訂單很少,最近走了不少員工。
無論是在常平鎮還是長安鎮、石碣鎮,在多家工業園區,記者都發現無處不在的廠房招租廣告。那些掛在幾十層高樓上醒目的橫幅、高速公路戶外廣告“大型工業園廠房出租”、“獨院廠院分租”、長安企業總公司廠房宿舍招租。面積6000—18000平方米”……幾里外都看得清楚。多家工業園到處掛著橫幅,都是低價大量廠房招租的信息。
當地的報紙上,刊登廠房招租的信息鋪天蓋地:東莞黃江鎮3600平方米九成新電子廠房出租、虎門靠松崗13320平方米全新獨院廠房出售、塘廈鎮百萬豪華裝修廠房。高埗鎮總面積9000平方米,八成新,廠房二棟四層7000平方米,宿舍一棟五層2000平方米,辦公室800平方米有裝修……
記者登錄中工招商,東莞工業園廠房招租信息方面,東莞當地各工業園都有涉及:包括高埗鎮、鳳崗鎮、塘廈鎮、石碣鎮、寮步鎮等多個城鎮。記者以求租的名義打通多家廠房招租的電話。當問及廠房出租的原因時,有的表示原承租企業外遷到東南亞或內遷到湖北、江西一帶,還有的干脆回答“現在生意不好做不干了”。
制造型企業陣痛
同為勞動密集型企業的鞋企也在經歷出口“陣痛期”。東莞一家鞋企總經理李經理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該公司產品主要銷往歐洲市場。“據我了解,沿海一帶的制鞋企業目前日子都不好過。如果跟去年相比,今年銷量起碼減少一半以上。”
今年7月,韓資企業東莞素藝玩具廠倒閉。一個月前,東莞另一家企業定佳制衣廠也遭遇相同命運。由于素藝玩具廠和定佳紡織廠突然倒閉,社會對東莞再次滑入經濟寒冬擔憂之聲四起。“東莞正在走向二次危機?”“東莞面臨第二次企業倒閉潮?”為此,東莞政府多個相關部門在不同場合澄清,東莞企業并未遭遇倒閉潮。
時隔三個月,11月初,擁有“制造業富士康”之稱的臺灣寶成集團旗下東莞黃江裕成制鞋廠因突擊裁員而掀起風波。十八名為公司工作了十幾年的中層干部被裁。裁員原因為“訂單萎縮和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官方貿易數據顯示,中國11月份的出口額同比增長了13.8%,創下今年2月份以來的最低增長水平。外需的疲軟直接導致中國11月份出口增幅降至9個月來新低。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12月1日發布數據,11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49.0%,環比回落1.4個百分點,這是PMI指數33個月以來首次回落到50%以內。從11個分項指數來看,新訂單指數、新出口訂單指數回落幅度較大,超過2個百分點,均回落到50%以內。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分析認為,新出口訂單指數是各項指數中回落最大的一項,這說明逐漸弱化的國際經濟形勢對中國的出口需求在未來可能會產生很大影響。
記者了解到,PMI是國際上通行的宏觀經濟先行指標之一,按照國際通行標準,通常以50%作為經濟強弱分界點,PMI低于50%是否表明中國制造業經濟進入衰退拐點?對此,蔡進表示,經濟形勢并不說明中國經濟已出現拐點,因為中國經濟平穩回落中仍然保持了穩定增長態勢。綜合多種因素判斷,預計未來經濟增速回調仍將平穩,出現較大波動的風險不大。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認為,由于國內投資增長仍保持較高水平,消費增長穩中略有提高,未來經濟增速回調預計仍將比較平穩,不會出現大的下滑。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商務部重大課題《后危機時代中國外貿的發展戰略》主課題的執筆人李鋼認為,2012年中國出口增速可能降至個位數,出口增速預計比GDP增速高1—2個百分點。
危機中蘊藏著機遇
中國制造業站在轉型的“十字路口”。企業面臨向內地或東南亞轉移或就地轉型升級,轉變生產模式刻不容緩。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國制造業面臨轉型的“陣痛期”,也正是從“中國制造”邁向“中國創造”的最佳時機。亞洲制造業協會首席執行官羅軍認為,就歷史經驗看來,經濟危機的背后往往孕育著一輪重大的科技革命,帶來產業結構的調整,從而推進制造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將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產業作為國家的七大新興戰略性產業,其內容本質上是國家提出了新型制造發展的方向,為中國制造業的有序轉型提供了政策依據和有利契機。
在東莞采訪過程中,記者還了解到,面對嚴峻的國際市場形勢和國內原材料、用工荒以及人力成本上漲等不利因素,一些勞動力密集型制造企業開始主動出擊,積極轉型升級,通過提高生產率、加強內部管理、積極開拓新興市場以渡過難關。東莞新欣五金制造公司劉經理告訴記者,在2008年之前主要靠人工的情況下,維持現在規模的工廠至少需要150人。通過更新80%的設備,生產效率提高5%—6%,用現代化的設備替代普通工人,目前只需要百十人左右。三洋馬達科技公司把握當前智能手機的市場熱點,積極研發生產智能手機震動馬達,在增強議價權的同時,還使產品附加值提高到35%。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與人口學研究所所長鄭梓楨表示,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應轉向附加值更高的產業。企業應盡快改變發展方式,實現產業升級。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薛勝文對記者表示,從政府層面,應在三個方面做出努力:其一,給予中小企業融資便利,保證企業資金鏈穩健;其二,產業結構升級政策不能為了升級而升級,要照顧大量中小企業的生存利益;其三,宏觀經濟政策方面要有一定的轉變,以此長期提振制造業信心。
薛勝文認為,企業層面應著重強調兩個關注:一方面著重關注主營業務經營情況,保持穩健的資金鏈情況,在特殊困難時期應做出及時調控(轉型或者暫時以資本輸出為主要利潤來源);另一方面,企業在市場減縮時期不應盲目保持生產能力,應以銷售為主要目標,調節生產能力,以此保證企業正常資金回流速度。東莞當地海關正通過出臺相關對策,支持加工企業就地轉型和擴大內銷。東莞還做了加工貿易企業內銷試點,改變過去那種內銷訂單需多個部門層層審批的做法,先讓企業把生意做完再補辦手續,讓企業能夠及時抓住內銷商機。
東莞海關還設立松山湖綜合保稅區,即“兩倉合一”,讓進口保稅倉和出口監管倉有效接軌,解決加工貿易企業產品“香港一日游”問題,為東莞企業節約大量運輸壓貨成本。數據顯示,目前東莞已有3000多家來料加工企業成功轉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