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鞋企OEM難以為繼,成立技術創新聯盟欲重頭再來
廣東鞋企形成產業群之初便一直為國外知名鞋企代加工,做OEM。可以說,OEM打開了廣東鞋業的大門,奠定了其發展基礎;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市場競爭的白熱化,OEM不再適應廣東鞋業發展的需求,反而成為成長的障礙。
政府從08年開始即不斷倡導企業轉型,企業也深諳再不轉型即是等死。然而,縱觀轉型之路,有多少企業成功又有多少企業正在觀望或者已經失敗內銷市場情況錯綜復雜,轉型又談何容易!據數據統計:高達90%以上的企業在內銷市場中四處碰壁,苦不堪言;這些企業多為小微企業。一家鞋企負責人坦言:“內銷市場太混亂了,沒有自主品牌的工廠現在道路走得真的異常艱辛。”
鞋企轉型,品牌才是關鍵
先代工國內品牌鞋企
2011年我國鞋類銷售總量達22.57億雙,已超過美國的21.33億雙,居世界首位,但2008年的金融風暴及近年的歐債危機,使得外銷市場每況日下,鞋企無單可接,或有單卻不敢接;與之相反,國內市場卻一路高歌猛進,風光無限。這無疑給鞋企打了一劑強心劑,一向以代加工為主的廣東鞋企也瞄上了國內市場,紛紛轉為內銷。
筆者了解到,小微企業外銷轉內銷主要有兩個方向,一個是發展自己的獨立品牌,另一個則是給國內大型品牌企業代工。但是,小微鞋企不管在資金、技術及市場份額等方面都缺乏強勁的競爭力,發展獨立品牌力有不逮。于是,為在內銷市場占有一席之地,一些小微鞋企不得不給國內大型品牌鞋企代工生產。
從給國外企業代工到給國內企業代工,本質上并沒有發生任何變化,但對于無力承擔轉型升級風險的小微鞋企,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然而,我們要看到,給他人代工只能是權宜之計,自創品牌,殺出一條血路才能開創出新的天地。
再學習品牌鞋企模式
對于小微鞋企而言,代加工是企業維持運轉的主要源動力,失去OEM訂單,就面臨倒閉關門的風險。然而,長期代加工,企業又將失去未來,仍舊逃不了被淘汰的命運。小微企業該如何辦
廣東,特別是東莞,憑借著廉價的勞動力成為世界鞋業代加工中心,被譽稱世界鞋都。在這幾十年代加工歷程中,廣東鞋業汲取了歐美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得到了長足發展,從幼雛走向成熟。我們可以驕傲的說,撕掉耐克商標,東莞鞋不比美國鞋差。
由此可以看出:學習是多么重要。
小微鞋企受到本身條件的限制,難以發展自主品牌。但,正所謂“事物都是兩面的”,微小鞋企代加工國內大型品牌之后,何不趁機養精蓄銳,培養自己的研發設計團隊,學習它們的運作模式。目前國內就有不少鞋企靠模仿百麗旗下品牌鞋子開發,最終形成自己的品牌。一位轉內銷的鞋廠老板無奈地說,“內銷不走百麗、達芙妮等大品牌的路線就完全沒有訂單。”
在學習過程中,模仿是第一步。正如錢鐘書所說,“模仿引進創造,附庸風雅會養成內行的鑒賞,世界上不少真貨色都是從冒牌起的”。之后,則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存利去弊,積極創新,找出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后抱團發展積極轉型
對企業而言,品牌就是競爭力,就是生命力;沒有品牌,企業的商品力就很弱,甚至毫無競爭力。小微鞋企在轉型之路上給國內大型品牌鞋企代工,進而模仿成功品牌鞋企的運作模式,最終目的都是塑造自主品牌。轉型的關鍵,正是品牌。
如何塑造品牌筆者認為,鑒于小微企業本身的特點,大可抱團發展。
制鞋業是我國重要的傳統行業之一。全國有鞋業企業2萬多家,形成了廣東、福建、溫州、成都、重慶五大生產銷售集散基地。廣東制鞋業年產量近30億雙,約占全國產量的60%;東莞鞋業產量占其30%。由此可見,廣東鞋業規模之巨,東莞鞋業規模之大。
如果這股力量凝聚起來,必將勢不可擋,猶如盤古開天辟地,創造出一個新的天地。亞洲鞋業協會張華榮在東莞鞋業品牌聯盟創始之初說到:“中小微鞋企唯有抱團發展,才能在激烈的內銷市場競爭中獲得生存。”
近日,廣東鞋類(東莞)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成立,成為繼東莞鞋業品牌聯盟之后東莞鞋業又一個共同聯盟體。廣東鞋類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是以探索符合中國特色的創新生產模式為目標,致力于提高制鞋、服裝等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生產力水平,為傳統行業的轉型、升級和發展提供先進的工業工程技術,并對同行的企業提供咨詢服務的技術創新合作組織。
廣東鞋類(東莞)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的成立無疑給微小企業轉型帶來福音,聯盟負責人曾說過,無論鞋企大小,它都是歡迎企業加入的。更重要的是它還是一個極好的把廣東鞋業凝聚起來的平臺。加入該平臺,小微鞋企生產技術、生產模式、信息管理、人才培養等多方面都將得到提升,同時,也可加強與業內聯系溝通,共同發展進步。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