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旗下品牌樂途現正在大規模關閉店鋪
高舉“國際化”道路的李寧如今陷入尷尬境地,高官相繼離職,線下門店銷售額持續整體下滑。8月2日下午,原樂途員工向記者透露,李寧旗下品牌樂途正在大規模關閉店鋪,預計到8月底上海地區的門店將全部關閉。
據該員工介紹,今年初,樂途就有關店計劃,從3月份起正式開始關店。“上海地區有16家店,現在還剩下5家。”該員工表示,員工安置方面,可以選擇轉到李寧去工作。“但是這也分地域,轉過去的員工分到的位置都比較偏僻,很多人不愿意去。”據該員工猜測,這也許是公司變相讓員工離職的辦法。
這么員工向記者透露,樂途的每家店鋪約4――5人。“據我所知,有一家店的4名員工,只有1名選擇轉到李寧去工作,其他4人今天下午已經簽了離職協議。”該員工同時表示,到李寧去的員工也面臨著合同及待遇方面的問題。據了解,門店銷售額持續下滑是關店的主要原因。“有過一周只有一兩千元銷售額的經歷。”
另外,該員工還透露,樂途正在與其他公司洽談收購事宜,目前還未有進展。
樂途是來自于意大利的運動時尚品牌。2008年,李寧與樂途簽約,獲得了Lotto商標為期20年的獨家特許權,可在中國就特許Lotto(樂途)牌產品進行開發、制造、營銷、宣傳、推廣、分銷及零售。為此,李寧自2008年起每一年已平均支付1969萬元。
有資深互聯網人士認為,衰敗的不僅是樂途,更源于李寧的品牌戰略。在傳統鞋服企業對線上銷售還心存疑慮之際,李寧是較早決心發力線上的傳統企業之一。旗下李寧、艾高、紅雙喜、樂途、新動,形成了主要的品牌構架。2010年,李寧在淘寶推出紅雙喜、樂途等品牌旗艦店,服裝類網購需求加大,加之原有的知名度較高,李寧涉足線上業務有著獨特的優勢。
然而李寧的O2O模式卻在光鮮的背后難掩一系列的尷尬。
李寧公司的關店風波要追溯到2010年底。當時有分析稱李寧將關閉500――600家門店,但李寧公司隨即澄清,只是整合約500――600個低效率的分銷商,而非關店。但事實是,其新增門店數量已經開始下滑。
雖然服裝品牌借電商模式可以縮短供應鏈而省去不少中間成本,但據業內人士觀察認為,太多的電商企業曾想做O2O模式。
以早期的電商網站2688為例,2003年,2688開始營業,進行全品類經營,2006年,2688開始設立代購點,進行線上下線整合。“2688是國內最早的線上線下結合的先行者,現在仍然在前行,是電商中的另類。”北京握奇信安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苗玉瑞認為,O2O模式投入巨大而見效緩慢,不過一旦形成體系,價值則比傳統電商要大。
再如已經消失在電商陣營的金蛋,也是O2O模式,專注于三線城市。苗玉瑞認為,資方不認可該模式,導致了金蛋最終的消亡。
有著電商第一股之稱的麥考林也加入到O2O陣營,打造萬店計劃,可這讓本身簡單的電商模式變得沉重起來,最終結果差強人意。來伊份也曾計劃線下店作為電商配送點,但目前來看幾無成效。
“商業模式越簡單成效越快,而O2O模式太復雜,在創業路上,任何一個環節或者短板都可能使之夭折。”上述分析人士表示:“這也許就是夢想照不進現實的表現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