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一名八旬修鞋老人成為網絡名人
“濠河邊一位堅強的耄耋老人,無論刮風還是下雨,無論嚴寒還是酷暑,他和他的鞋攤都在溫暖著、方便著我們。歲月的滄桑,命運的多舛沒有打垮他,他依然依靠著自己的一己之力不給社會添麻煩,老伴離開了他,兩個兒子也離開了他,他承受著常人難以承受的痛苦卻依然默默地服務著我們,如果你的鞋需要修一修,請繞道去照顧一下老人的生意。”這幾天,柒發粥道一位員工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中留意到這個信息,并進行轉發,他的朋友看到后紛紛留言。
現在,這條信息已經獲得了30多個“贊”,評論的網友中,有的對老人表示敬佩,有的還在老人的修鞋攤上補過鞋,大家七嘴八舌為老人的故事增加了不少感人的細節。
大家的討論感動了網友“胡豆周”,他將故事原文發布在了自己的新浪微博上,沒想到,這一轉發又引起了一大批網友共鳴。昨天下午,記者看到,在短短一天時間里,這則微博已經被轉發了170多次,很多留意過修鞋老人的網民留言,繼續講述著老人的故事,也有網民咨詢老人鞋攤的地址,表示要去看望老人。
堅強老人,半個世紀與修鞋攤為伴
這位修鞋老人并不難找,他的鞋攤就在崇川公安分局和平橋派出所對面,昨天下午,當記者來到老人的修鞋攤時,他正低著頭忙著剛接到的活。
老人名叫曹桂芳,今年已經86歲了,對于自己成了“網絡名人”,老人還不知情,只說:“怪不得昨天有個好心人,修完鞋給了50元,還不讓找錢。 ”
其實,曹老與修鞋攤為伴已經半個世紀了,以前,節制閘橋、電視塔下、和平橋西都出現過他的身影,而搬到現在的位置,也就七八年時間。
曹老的修鞋攤沒有先進的設備,手藝似乎有些過時,所以,他能接的活也就是補補鞋底、后跟,修修拉鏈。“現在日子好了,修鞋的人少了,生意好一天能賺二三十塊錢,生意不好幾天都接不到活。 ”曹老淡淡地說。
雖然生意不多,但曹老對顧客送來的每一雙鞋都認真負責,“你看,這雙皮鞋底脫膠了,只有手縫才牢靠。 ”曹老說,“有人說用膠水粘又快又方便,成本還低,不過我覺得還是老手藝好。 ”
曹老育有3個兒子,兩個兒子相繼離世,另一個在金沙做保安,體弱多病。去年,老伴去世后,曹老和孫子相依為命,日子過得十分艱難。昨天的氣溫不算高,但曹老還穿著一雙布鞋,一問才知道,這雙鞋已經有了10多年歷史,前后縫縫補補也有10多次了。
現在,曹老每天上午騎一輛三輪車從北濠東村趕過來,不遠的路程,他卻要花半小時。日子就這樣簡單重復著,但曹老卻樂此不疲,他覺得這手藝既能養活自己,也能為他人服務。
網友呼吁,去修一雙鞋獻上一份愛
半個世紀以來,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從補布鞋到修球鞋,再到現在以皮鞋為主,鞋子在變,曹桂芳做人的原則卻始終沒變。雖然物價在漲,曹老卻說,現在還來補鞋的人,一般家庭條件不太好,我也不會要多少錢。現在,在曹老的修鞋攤補一雙鞋只要8元錢。
“即便如此,來曹老修鞋攤修鞋的人還是不多。”曹老的“鄰居”,一個修車攤攤主無奈地告訴我們,“老人生意不好,也側面說明大家縫縫補補的習慣不多了,其實,被我們扔掉的那些鞋子,又有多少是真的壞到不能穿呢?”
這位修車攤主的觀點和大多數網民類似,在最初發布曹桂芳老人故事的微信平臺上,大家紛紛議論,在倡導節儉的當今,鞋子脫膠了去補一補,跟斷了去修一修,這不是一個很好的節約習慣嗎?“下周找老人補鞋去。 ”網友“馬國福在昆侖拾雪”當即表示。
除了伸出援手幫一幫老人,網友也對曹桂芳老人身上的“正能量”表示敬佩。“內心很敬重這樣的勞動者。”網友“S_Y_Ali”說。另一位網友則寫道:“年邁之軀仍想憑一份手藝自食其力的精神值得我們稱贊和感動,需要修鞋的不妨去照顧一下老人的生意! ”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