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線上線下齊發展
體操王子李寧告別昔日的“時代偶像”后,成功轉型為商人,至今,李寧這兩個字仍然具有感召力。
“李寧是本教科書,我們都是跟著他步子走的。”去年末,在聊及李寧公司現狀時,匹克集團董事長許景南這樣說。不僅是匹克,90年代末期,散落于福建閩南地區的大多運動品牌,從服裝設計、渠道銷售、品牌推廣到市場開發都能看到李寧的影子。
華麗的轉身令人艷羨,但實際上,李寧這三年在商場上卻遇到了,可以比擬當年作為運動員折戟漢城的挑戰。
一度憑借代理商模式,盤踞三四線城市,賺得盆滿缽滿的運動品牌發覺既有市場已出現乏力。庫存高企,銷售渠道萎縮,同質化競爭,國內運動品牌行業出現普遍的蕭條。
李寧追求品牌高附加值,年輕化,專業化定位的升級策略,是有其前瞻性的。期望在國內運動休閑服裝,市場瓶頸到來前,擺脫諸侯混戰的中低端運動品牌,以運動項目細分、裝備專業化、設計風格、功能水平提升,來提升李寧品牌的市場定位。只是在批發代理模式到零售模式的轉變中,傳統渠道的收縮,讓李寧品牌丟失了原本優勢的大眾市場。
【看準市場風向,才能順勢贏取未來】
在一系列的嘗試和反思后,李寧堅守著實體消費的價值。“在整個消費的體育用品來講,線上空間還是巨大的,不過線下的這種價值也不可替代。”在過去兩三年的調整中,李寧關掉了3000多家門店,失去了一些線下渠道的機會。但李寧稱:“在未來一兩年,我們要找回原有的市場,找回我們原有的渠道,在這個過程中,線下同時要發展,然后線上的未來發展,會有更多的互動性。”
目前,李寧公司不再局限于固有銷售模式,開始投資更多市場。公司在全國范圍內關閉了多家直營店,轉而加強與全國各個城市百貨商場的合作,“如今的消費大眾,更傾向于去大商場購物,我們應當也要轉變銷售的策略。”
在中國體育專業裝備的市場尚未成熟,高端運動裝備購買力有待提升,耐克、阿迪等國際品牌的競爭壓力下,李寧必須承受轉型帶來的陣痛。但這不只是屬于李寧一家公司的戰爭,而是整個行業即將面臨的選擇。
比起2008年的意氣風發,如今李寧情懷未改,也愈發務實,夢想依舊,做一個代表中國的運動品牌。“還沒完成,我還要努力”,李寧說,“什么叫終極,我也不知道,今天想到的,明天我更希望有另外一個新的嘗試,我希望通過我對體育的理解,跟中國城鎮化的發展,家庭需求,政府的這種方向,都能夠更有效的結合,把自己積累的體育經驗貢獻給城市、貢獻給社會,我覺得這個人走走又會有新的夢想出來。”
【一切皆有可能】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