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小米合作這步棋走對了嗎
作為中國最為知名的本土體育品牌,2012年、2013年分別虧損19.79億元和3.91億元,2014年又繼續虧損,李寧急需要轉型。如何轉,跟小編一起去看看。
近日,李寧公司宣布與小米生態鏈企業、小米手環締造者華米科技達成戰略協議,共同研發新一代智能跑鞋,共同探索大數據健康領域。李寧希望借此來解決目前遇到的轉型危機,探索智能鞋的市場空間,而小米無疑是在補墻自身的生態圈。目前,最新消息稱,該產品還處于測試階段,預計第三季度的7、8月份上市。
添頭還是姘頭,小米與李寧的各懷鬼胎
作為中國最為知名的本土體育品牌,李寧公司公布的2014年財報顯示,李寧公司2014年虧損達到7.43億元,截止到2014年年底,李寧品牌共有4424家加盟店,比2013年降低了11.3%。但同時在直營店網絡進行了擴張,新開了276家門店,達到1202家,同比增長了29.8%。積極把控銷售渠道的同時,虧損狀況并未有所好轉,自2012年、2013年分別虧損19.79億元和3.91億元后,這已是其連續第三年虧損。而在業績發布會前三天的3月16日,李寧公司正式公布了與小米合作的消息,宣布與華米科技進行戰略合作,打造智能跑鞋,探索大數據健康領域。而華米科技隸是一家路屬于小米旗下的生態鏈企業,一手締造了小米手環。
小米公司在推出智能穿戴設備小米手環后,經歷了一段爆發期,但銷售量在突破100萬之后,用戶相對已經飽和,進入了緩慢增長的階段。同時,在李寧宣布雙方合作的前兩個星期,也就是3月2號,讓小米公司旗下生態鏈企業小蟻科技正式推出了“小米版GoPro”——小蟻運動相機,基礎版售價399元,增加自拍桿套裝的旅行版售價499元,即日起在小米官網、京東以及天貓旗艦同步發售。當然了,之后“讓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的樂趣“的小米相機,又是一如既往的缺貨中。
在小米手環用戶增長飽和和推出小米運動相機,李寧連續虧損深陷轉型困困境的時期,兩家合作的舉動非常讓人回味。一方面,過去一年公眾對體育的參與熱情劇增,健康追蹤應用和各種設備逐漸流行,讓雙方都嗅到了一絲機會。但是,雙方的合作,除了追逐商業上的各取所需之外,似乎并沒有太大的誠意。
小米與李寧的合作,我認為主要有三點原因,首先,眾所周知,從小米以往的產品來看,以價格位核心競爭力的小米最擅長的是產品營銷,尤其是在互聯網方面,但是其在硬件研發方面并無突出的優勢。在很早之前,耐克就有過相關智能運動鞋的研發和嘗試了,而這次與李寧研發研發的項目,非常像拿李寧進行一場技術大練兵。其次,經過爆發式的發展之后,小米手環原來的市場差不多已經飽和了,迫切的需要開拓新的用戶,而李寧的用戶與小米的用戶有一定的重合。最后,小米手環、小米相機、智能跑鞋,三者都是與運動相關的設備,串聯起來對于小米深入智能硬件領域,打造一個完善的運動生態圈,是一個巨大的幫助。
而對于耗費了兩年時間,改革計劃沒有明顯起色,業績依舊走不出虧損泥潭的運動品牌李寧而言,的確亟須轉型自救的良方。一直以來,李寧作為一款運動品牌,主要消費群體卻是25歲以上的為主,近兩年年輕化的戰略均以失敗告終。但是,李寧依舊希望能夠打開年輕人的市場。畢竟,運動的主力還是年輕人市場。此次與小米的合作,一方面希望借助小米的品牌形象,提升自身在年輕人的曝光率與口碑。另一方面,在目前的困境中,借助智能穿戴設備的風口,從傳統體育鞋服品牌正式進入相對剛剛起步的智能運動細分領域,雖然這有一定的豪賭意味,但對于深陷虧損泥潭的李寧公司來說,無異于一根救命稻草,同時,受此次信息的刺激,李寧公司的股價連升五日,更在當月19日和20日分別大漲11.6%及14.1%。這也反應出,外界對于李寧公司突破目前困境的確抱有一定期望。
淡定一些,智能跑鞋真是我們的剛需?
據悉,雙方此次的合作具體內容為“將李寧運動實驗室積累的中國跑者數據和測試數據轉化為一系列算法,由小米手環研發團隊實現在鞋底智能芯片中;智能芯片通過采集跑者運動數據和對跑姿和步態進行分析,為跑者提供專業的指導。產品還將與小米運動移動端APP相連,對跑者的運動過程和結果進行運動記錄、步態分析、專業指導和里程換購。”簡單點說,就是小米研發出智能芯片,將其放入鞋底,搭配智能手環使用。
看起來似乎很高大上,但是,在鞋底加入芯片的設計概念早已被其他品牌使用過,現在這種概念已過時。早在2006年,Apple就和Nike推出了Nike+系列產品,包括Nike+iPod——用戶將傳感器連接至iPod Nano、iPod Touch或iPhone,跟蹤用戶的運動數據。智能跑鞋也并不是獨創,曾經NIKE就有研發過類似的技術,也包括有記錄、分析和換購等功能。但事實上產品并沒有大賣,很多用戶也表示購買后用了幾次就沒有再使用了。
相較于喜愛跑步的用戶,大多數情況下買跑鞋第一還是看重品牌和質量。價格問題反而相對并沒有那么重要。甚至低價的產品對于愛好跑鞋者沒有沒有吸引力,大家更愿意多花幾百塊錢買個高質量的。而對于普通用戶來說,定價540多的李寧跑鞋雖然擁有智能功能,但并不實用,尤其這個價位同類產品中,完全可以買到耐克一類的跑鞋,因此對于普通用戶吸引力也不大。跑鞋本身如何從外觀、舒適性、耐用性、機能性等方面趕上國際品牌,達到用戶認同,對于李寧來說,也是一個非常嚴峻的考驗。
除了上述問題,智能跑鞋的產品實際功能也有待考驗;以目前的智能手環來說,市場上并沒有一款能說服我相信他真的比教練更能了解我該如何運動的產品,不僅如此,多數智能手環所產生的分析數據結果也并不令人信服。同理,如果小米芯片記錄的結果無法帶來真正的指導作用,最終淪為僅監測跑步時間、路線與社交作用,買智能跑鞋的意義就不大了。就算兩家公司解決了上述問題,那么可穿戴設備的電池、傳輸、功耗等技術上還存在的瓶頸,也是整個行業的老大難問題,不能很好解決的話,依舊會嚴重影響消費者體驗。
尋求創新可取,但方向跑偏了
這次小米與李寧的退出智能跑鞋的嘗試,從合作以及產品出發點來說,是一件好事,但也從側面可以看出,在國內,不論是互聯網企業還是傳統零售業,在創新方面上都一直存在著迷失。
在日新月異的數碼和運動裝備產業中,兩家決定發布的新品,竟然和九年前耐克的設計概念相同,不知道對于本身就有一定山寨意味的兩家公司,這是不是習慣使然。此次推出智能跑鞋對于小米與李寧來說,也并不是一條不可復制的特殊道路,其他品牌完全可以快速復制,一旦華為,聯想等具有研發實力的廠商與安踏、特步等進行聯合,復制兩家的策略也不是事不可能,那么對于小米和李寧來說,這絕對是當頭一棒。
2014年李寧電商總收入上升48%,但電商業務占總收入比例僅僅約為5%。過去線上線下互博難題曾是李寧電商營銷缺失的難言之隱,傳統渠道在迅速衰落的過程中,如何快速進入互聯網,成功的打開在電商方面的銷量,是李寧的重中之重。而僅僅與小米合作推出智能跑鞋的舉動對長期面臨艱難的李寧公司幫助有限。更多情況下,消費者是否會青睞李寧品牌的智能跑鞋,取決于李寧在渠道和品牌上的重塑,而回歸零售行業的本質才最為關鍵。而目前,電商方面的不給力,嚴重制約了李寧公司的銷量。
而對于小米來說,四線以后城市的年輕人群體當中,李寧的確是有相當市場的,小米希望此次的合作可以通過李寧收獲這個用戶群。也許他們的目標沒有錯誤,但是方式卻顯得有點驢化唇不對馬嘴。因為他們可能忘了一點,對于這個用戶群來說,體育與健康可能不受太多的關注。
無論如何,小米每次的投資合作,都會在業界帶來一股旋風,因為每次都能讓眾人對他們的合作充滿了想象,但是這次與李寧的合作,想象空間卻是極為有限。兩家公司可能都希望自己是灰姑娘,借助對方進行華麗的變身,但是,可惜對方都不是自己的王子。
李寧真的能突圍嗎?讓我們拭目以待。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