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達斯扭轉“方向盤” 布局新戰略
2015年3月5日,阿迪達斯發布了2014年財報,按匯率不變的情況計算,2014年大中華區銷量增長10%。就目前的局勢看,這是一個還不錯的成績。
阿迪達斯也不例外,與其他外企一樣,它正在將制造業向東南亞轉移,我們在門店里將看到越來越多產自東南亞,而不是“Made in China”的產品。與此同時,在中國市場將出現越來越多的阿迪達斯體驗店和各類細分門店——制造在轉移,而營銷則開始深度發力。
阿迪達斯集團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高嘉禮(Colin Currie)表示:“兩位數增長表明了我們在這個市場的領導地位。……我們加強了各品類的地位和零售業務覆蓋,并從競爭中贏得了市場份額。基于2014年的穩健表現,我們正沿著‘通往2015之路’戰略完美收官的道路前行。”
大中華區的穩定增長或許可以給集團總部一顆藥效未知的定心丸,與大中華區相反,集團在2014年的表現可以用“動蕩不安”來形容,“對阿迪達斯集團來說,2014年是跌宕起伏的一年。但是,我們毅然應對挑戰,實現了調整后的銷售和利潤目標。”阿迪達斯集團首席執行官赫伯特?海納(Herbert Hainer)評價說。這位德國巴伐利亞人在阿迪達斯集團CEO位置上已經坐了14年,帶領阿迪達斯實現了飛速的增長。
作為德國品牌,阿迪達斯在營銷上一直可以用“保守”來形容,體育營銷的關鍵之處除了擁有可靠的球探體系、占有體育明星和賽事資源之外,還應擁有更為強大的營銷推廣能力——你拿1塊錢贊助了這項賽事,可能要用10塊錢讓更多的人知道你贊助了它才行。
吊詭的地方正在于此:即使是業內人士,也經常以為NBA是耐克贊助的而非阿迪達斯。事實上阿迪達斯與NBA已經結緣11年,是NBA官方球衣合作伙伴,但問題在于與CBA不同,NBA官方裝備并不限制球鞋,球星可以選擇自己的球鞋品牌,而球星資源恰恰被耐克所占有,于是作為官方裝備,阿迪達斯的LOGO無法堂而皇之登上球衣,耐克的對勾卻屢屢出現在賽場之上。
也許這正是阿迪達斯在今年放棄與NBA合作的原因之一,盡管官方說法是價格未談攏。阿迪達斯今年不僅僅放棄了NBA的賽事資源,它還放棄了中國國足,耐克緊隨其后簽了國足,結果眾所周知,國足爆冷以亞洲杯小組第一出線,這不能怪阿迪達斯,相信這個結果也出乎耐克和國足自己的預料。
總體來看,阿迪達斯正在全球范圍內轉變自己的營銷戰略,放棄一些成本高昂的賽事和球隊資源,轉向更為經濟劃算的球星資源,培育終端的消費者市場以及更為“親民”的營銷方式。“我們需要將戰略和投資轉向基礎性項目層面。”高嘉禮說。
比如在中國市場,阿迪達斯開始將目光轉向青少年身上,發展和培訓青少年足球人才,舉辦青少年足球賽事。自2009年以來,阿迪達斯贊助了123個城市的270萬名學生的“中國校園足球”,培養了7500多名教師和教練,還支持了40個業余足球隊,并計劃每年培訓500多名專業足球教練員。
此時政策的東風也不期而至,中國教育部年初決定,到2017年,在全國范圍內建設約2萬所校園足球特色學校,以及大約30個校園足球試點縣(區)。“恰好,政府在此時也提出了一些政策,要讓運動成為兒童的教育和學校生活中更重要的環節,讓普通消費者都通過運動獲得更好的生活方式,這讓我們對于運動產品的未來,對于阿迪達斯的未來充滿信心。”高嘉禮說。
中國以市場換技術,以廉價勞動力換經濟發展,二十余年過去,那個所謂的黃金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中國的勞動力成本逐年上升,一批本土企業以制造業優勢坐穩低線市場,正向中上線侵入。為了維持利潤,外企開始將制造業向成本更低的地域轉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