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通車帶動泉州鞋業新發展
福廈高鐵,溫福高鐵,將福廈泉、溫州、上海等城市融入了最短不到30分鐘,最長不到7小時的城市半徑內。城市半徑拉大,泉州吸引人才多了一塊招牌,區域產業合作也迎來了新的機遇。
不過,有專家認為,高鐵是一把“雙刃劍”,帶來交通便利的同時,也將使生產要素加速向高鐵覆蓋范圍內更好的城市流動。如何利用好這把“雙刃劍”,是泉州需要研究的一個課題。
吸引人才“85后”的新選擇
“如果高鐵早些到來,我的選擇可能會完全改變”。去年,畢業于廈門大學人文學院的蔣霏霏,選擇回家鄉上海工作。盡管泉州一些知名的大公司如安踏,甚至廈門的跨國公司如安永會計師事務所,都向她伸出了“橄欖枝”。
每年往來需要耗費的大把時間、精力、金錢,讓這名“85后”退卻了。在廈門讀書時,每個月她都要回家一趟,坐火車要26小時,很累,搭飛機,每次都得抓住機票大打折的機會。畢業后回了上海之后,她沒考上公務員,現在在一家外貿公司當文員。新開通的高鐵,讓蔣霏霏有點想重返福建。
吸引不了行業內最前沿的人才,人流、物流、信息流相對匱乏,成了泉州企業取得進一步發展的最大痛楚。這一兩年內,不少泉州知名的大企業把企業主要的運營中心遷往廈門,勁霸男裝在去年5月,更是把企業運營中心整個搬到了上海。
高鐵,無疑將給泉州吸引人才帶來一些有利因素。“上午搭乘高鐵進泉州工作,晚上下班回廈門居住。”不少白領會作出這樣的選擇。不僅如此,對于一些擁有高端消費能力的金領,他可以暫時忍受一周五天在泉州繁忙的工作,周末就到上海去購物,到杭州西湖去散步。
產業合作“遠親不如近鄰”
“高鐵通車,對兩地的產業對接和互補,將有很大的幫助。”在溫州市鞋革協會秘書長謝榕芳看來,泉州的運動鞋、溫州的皮鞋,在貼牌加工等方面的合作,將不必舍近求遠。
“遠親不如近鄰。從大的區域環境來說,高鐵必將促進海西各種產業的合作”。謝榕芳還認為,高鐵對于泉州和溫州之間的相互市場開拓,也有很大好處,“因為貨運的時間縮短了,運費、效率都大有提高,而鞋子是時尚產物,時間也就意味著效益”。
借助交通樞紐功能的延伸作用,對泉州大力推動的臺商投資區,也是一個極大的利好。據了解,力爭年底通車的福廈高鐵惠安西站,就位于仙游站和泉州站的中心,距泉州臺商投資區14公里。
在福州、廈門以及泉州均有生意的臺商陳貴祥說,福廈高鐵開通,他的業務員一天就能到三地辦公,不僅節省管理成本,更節省時間,福廈高鐵帶來的“同城效應”日趨凸顯。
“雙刃劍”前有標兵后有追兵
但在不少研究高鐵經濟的專家看來,高鐵實際上是一把“雙刃劍”。“隨著高速鐵路的開通所帶來的流動便利,城市間生產要素在加速流動的同時,也會促使資金、人才、信息向發展環境優越、行政效能高的區域聚集。所以規模大、實力強的城市所獲得的利益會更明顯,而投資環境不佳的地區將面臨人才、企業等流失的窘境。”福建師范大學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郭鐵民教授對記者說。
福廈高鐵和翔安隧道同日開通,泉州和廈門的距離進一步縮短,泉廈之間產業爭奪將更加激烈。廈門已經把晉江、南安的一些城鎮納入到其“北拓”范圍,這些區域已經有近百家企業進入廈門翔安投資。這樣的爭奪,隨著城市半徑的擴大,還有可能蔓延。
“福廈高鐵提升的并不僅僅是泉州的競爭力,而是整個福廈高鐵能覆蓋到的區域的城市競爭力,這樣一來,新的競爭點又產生了。”泉州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梁云南如是說。
在泉州市人大常委會一份關于泉州交通條件變化對泉州影響的課題中這么寫道:泉州面臨著前有“標兵”,后有“追兵”的壓力。交通便捷化加速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流動,大大地擴大了廈門的輻射半徑,其港口運輸、現代物流、現代管理、國際商務、中介服務等競爭力都大大優于泉州。對臺方面,目前泉州利用臺資的規模、層次遠不如上海、蘇州、深圳等地,也不及廈門、福州等周邊地區,還有其他后發地區正在積極創造條件吸引臺資,泉州應積極應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