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呈現出移動化、社交化特征 微博有償推廣須明示
昨日晚間,國家工商總局宣布《網絡交易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已通過審議,于3月15日起施行。該《辦法》的前身為2010年7月1日起施行的《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與三年半前的規則相比,新《辦法》改動頗多,其中,有償微博推廣需明確、電商平臺內銷售的自營和第三方商品需進行顯著區分等內容均為首次提出。
《辦法》第三十七條提到,為網絡商品交易提供宣傳推廣服務應當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通過博客、微博等網絡社交載體提供宣傳推廣服務、評論商品或者服務并因此取得酬勞的,應當如實披露其性質,避免消費者產生誤解。”有電商企業人士認為,這不僅會對網絡零售主體的推廣產生影響,降低用戶的信任度,同時也是對“微博大號”經營的嚴重打擊。“電商企業用微博、微信發布‘段子’類軟廣告進行推廣,已經是一種成熟的營銷手段,不僅內容幽默有趣,更容易讓用戶接受,企業的推廣成本也很低。”該人士認為,一旦有償微博推廣性質強制披露,效果必將大打折扣。
目前,電商呈現出移動化、社交化特征,運用博客、微博、微信平臺進行推廣愈發受到電商企業和網店店主重視。不過記者注意到,《辦法》并未對該項條款設定懲罰措施,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團團長邱寶昌解釋到,對博客等平臺的有償推廣,一方面國家相關法律并沒有禁止這種行為,因此《辦法》不能超越法律對企業進行處罰,只能作為號召和倡議;另一方面,博客、微博推廣是否為有償服務難以界定,這也為處罰帶來難度。
《辦法》第二十九條提到的“平臺細分”也受到關注,其中提到“第三方交易平臺經營者在平臺上開展商品或者服務自營業務的,應當以顯著方式對自營部分和平臺內其他經營者經營部分進行區分和標記,避免消費者產生誤解”。該條款針對京東、蘇寧易購、亞馬遜中國等既有自營購銷式B2C,又涉足開放平臺業務的電商企業,網站需要對自營商品和平臺商品進行主動區分。記者在某電商投訴平臺中看到,大量消費者對B2C電商的投訴都以“開放平臺商品,需與賣家溝通解決”結束,也有消費者表示,“購買時根本分不清二者的區別,網站也沒有進行提示”。
記者登錄主流電商網站發現,京東在商品搜索頁可選擇“京東配送”或“第三方配送”,商品詳情頁也會顯示賣家信息,包括公司名稱、所在地和聯系電話。亞馬遜中國也會提供賣家信息,并在商品搜索頁中呈現共有幾個賣家在銷售此款商品。不過也有某大型電商負責人向記者透露,有電商企業使用自建物流配送聯營商品,用戶端可以做到“無感”購買,但后臺模式其實有自營和第三方之分。
此外,《辦法》還規定了網絡交易需提供發票、消費者擁有七日無條件退貨權、企業需對用戶信息保密、不得“刷信譽”或惡意差評牟利等內容。不過,記者在該《辦法》的處罰措施中發現,對經營者的處罰方式卻顯得略為寬松。如對于發生經營者將收集的信用信息用于非法用途時處罰最高僅為3萬元。有分析認為,過低的處罰金額或將難以制約電商企業的違規行為。不過邱寶昌解釋說,工商等行政部門不同于執法機構,其最高處罰限額僅為3萬元。“此《辦法》的出臺旨在通過多方面的號召,規范網絡平臺參與者的經營方式。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